
适应证:需要进行平衡训练的患者。
禁忌证:骨折、关节脱位未愈者,严重认知损害,严重疼痛或肌力、肌张力异常而不能维持平衡者。
操作方法与步骤:
(1)硬地板-软垫训练:患者先站立于硬地板上,逐渐过渡到薄地毯、薄枕头或沙发垫上站立。
(2)平衡板训练:治疗师与患者均立于平衡板上,治疗师双足缓慢地摇动平衡板,双手调整患者的立位姿势,诱发患者头部及躯干向中线的调正反应以及一侧上肢外展的调正反应。
(3)球、棒或滚桶训练:治疗师与患者面对面站立抓握体操棒,患者先用健侧下肢支撑体重,患足置于球或滚筒上,治疗师用脚将球或滚筒前后滚动,患者下肢随着滚动完成下肢的屈伸运动;随后患侧下肢站立,健足踏于球上完成类似动作。
(4)患者站在平衡仪平台上,按平衡仪屏幕上各种图形要求完成重心的调整。图形的设计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平衡水平,采用数字、图案、彩色图标等。
注意事项
(1)平衡训练前,患者先学会放松,减少紧张或恐惧心理。
(2)加强安全措施,患者穿软底、平跟、合脚的鞋。
(3)若训练中发生头晕、头痛或恶心症状时,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训练。
(4)训练顺序:由易到难。支撑面从稳定到不稳定,逐步缩减支撑面积;训练体位从卧位、坐位到立位,逐渐提高重心;动作从简单到复杂,在保持稳定性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头颈和躯干运动;从睁眼训练过渡到闭眼训练。
(5)训练强度:由低到高。训练时间开始较短,逐渐延长,并根据患者的疲劳程度调节。训练频度由少到多。
(6)从静态平衡训练到动态平衡训练:从静态平衡(I 级平衡)开始,逐渐过渡到自动动态平衡(II 级平衡)、他动动态平衡(III 级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