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经颅超声检查与神经调控专家共识

焦睿医生 发布于2024-06-14 15:10 阅读量617

本文由焦睿原创


康复三人行 康复服务区 

1.经 颅 超 声(TCS)检查是通过颞窗获取中脑、丘脑等大脑深部组织结构超声图像的一种方法。

2.TCS测及黑质强回声是诊断 PD 的支持标准之一,非确诊依据。

3.TCS检查使 用 2 0~3 5 MHz的 相 控 阵 探 头,检查参数设置:穿透深度14~16cm,动态范围45~55dB。

4.操作者可根据现有仪器条件进行选择,原则上尽可能选择穿透力强、成像清晰的超声诊断仪器。

5.TCS检查时患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探头依次置于患者左、右颞窗,紧贴皮肤并平行于耳眶线 (即眼外眦与外耳中点连线),将探头稳定在最佳透声窗位置进行扇形扫查.

6.因运动障碍性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症状,体位会有所限制,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7.TCS常规扫查切面有丘脑切面/中脑切面。

8.获取丘脑平面的质控标准为显示颅内回声最强的松果体,其两侧对称分布着丘脑、第三脑室及侧脑室前角。获取中脑平面的质控标准为中脑呈相对均质且左右对称的 “蝴蝶样”低回声,中央为中缝核,强回声的脑基底池环绕其周。

9.第三脑室宽度测量标准:测量脑室两侧内缘之间的垂直距离。

10.豆状核回声可以分为Ⅰ~Ⅲ级:Ⅰ级,呈均匀分布的低回声,等同于周围脑实质回声 (图 5A);Ⅱ级,呈散在点片状稍强回声 (图5B);Ⅲ级,呈斑片状强回声,明显高于周围脑实质回声。Ⅰ级为正常回声,≥Ⅱ级视为回声增强,此时可以通过轨迹线描记的方法来获得豆状核强回声面积。对豆状核的回声评估应从对侧进行,因为就超声图像而言,对侧结构显示在一个更大的扇形区域内,有利于豆状核的完整显示。


11.TCS评估中脑平面各结构及核团的要点包括黑质回声评估和中缝核的回声评估。


12.黑质回声强度的半定量评估即视觉评估,根据黑质的回声强度可分为Ⅰ~Ⅴ级:Ⅰ级,黑质呈均匀分布的低回声,与周围脑干实质回声一致 ;Ⅱ级,黑质内见散在点状、细线状稍强回声,高于周围脑干实质回声;Ⅲ级,黑质回声呈斑片状增强,低于基底池回声 ;Ⅳ级,黑质回声呈斑片状增强,等同于基底池回声 ;Ⅴ级,黑质回声呈斑片状增强,强于基底池回声 。


13.黑质回声强度的定量评估即面积测量,通过轨迹球描记黑质强回声轮 廓,系 统 自 动 计 算 出 黑 质 强 回 声 面 积。面积 <0 20cm2 为正 常,单侧黑质强回声面积0 20~0 25cm2 为回声中度增强,单侧黑质强回声面积>0 25cm2 为回声显著增强。

14.由于基底池结构对回声信号存在一定干扰,故对黑质回声应进行同侧评估及面积测量。当黑质回声存在异常时,应选择黑质强回声区面积最大的切面冻结、局部放大并测量。此外,因黑质和红核解剖位置较邻近,对黑质进行评估时,要特别注意两者的区分。

15.中缝核回声显示较易受到被检者颞窗透声影响,因此若在被检者一侧颞窗探测到完整、连续的中缝核回声,即可判定为正常。                   

16.TCS测量同侧大脑中动脉 M1段中部。

17.经颅聚焦超声治疗可分为高强度 聚 焦 超 声 (HIFU,1000~10000 W/cm2) 和低强度聚焦超声 (LIFU, <3W/cm2)治疗。

18.HIFU 主要用于治疗以震颤为主导症状的 PD 患者。单侧丘脑毁损术对 PD 患者药物难治性震颤症状的控制既安全又有效。

19.HIFU 主要是对细胞和组织产生热效应。HIFU 治疗 PD最常见的 治 疗 方 法 是 磁 共 振 引 导 聚 焦 超 声 (MRgFUS)热消融目标神经核团。通过热效应、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使得焦点处的组织产生瞬间高温,诱导该靶区组织产生蛋白质变性、凝固和细胞坏死,从而导致热消融。

20.常见的治 疗 靶 点 包 括: Vim、STN 和 苍 白 球 内 侧 部(GPi)[35]。此外,其他手术靶点还包括苍白球丘脑束(PTT) 36 和腹嘴后核 (VOp)。

21.LIFU 利用低强度超声的非热效应,包括机械作用、辐射力和空化效应,主要由脑组织内的机械力所介导,通过完整的颅骨精准聚焦,以瞄准大脑的深部区域,可使神

22.经元可逆地起到兴奋或抑制作用,且不会对组织造成永久的热或机械损伤。

23.LIFU 在治疗 PD 方面具有神经调节和神经保护作用。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