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见的十种急症的针灸取穴

胡建强医生 发布于2024-03-18 15:35 阅读量2529

本文由胡建强原创

针灸治疗急症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急症病势凶猛,病情笃重而易于逆变,若不及时救治,常危及生命。针灸治疗急症独具特效,常有“急则用针,缓则用药”之言。若是对症,手法妙者有立竿见影之效。“入针见神,出针见效。”便是这个道理。


《通玄指要赋》记载的“治尸厥于维会,随手而苏;文伯泻死胎于阴交,应针而陨”就是一例。且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宝贵经验,如以治急性病症为主的“十六郄”穴的出现,又如“回阳九针”、“孙真人针十三鬼穴”和“初中风急救针法”等等,为急症医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针灸治疗疾病的范围之广,早在《内经》中,就载有针灸可治疗30多种急症。葛洪《肘后备急方》所载救急针灸医方109条中应用灸法救急的就达99条。现就临床常见的十种急症的针灸取穴做个介绍:


一)头痛:主穴:百会、太阳、合谷、风池、列缺、太冲、阿是穴

百会穴:在头顶,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者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太阳穴:在颞部,眉梢和目外眦(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里。

合谷穴:在手背,大拇指和二拇指之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

风池穴:在枕骨下,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列缺穴:在腕横纹上1.5寸,桡骨茎突上方,肱桡肌和拇长展肌腱之间。

太冲穴:在脚背上,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后方的凹陷中。


头痛在临床上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头痛

1:阳明头痛(前额/眉棱骨/颜面部痛~与胃经.大肠经有关):印堂,头维,阳白,合谷,内庭.

2:少阳头痛(两侧头痛/偏头痛~与胆经.三焦经有关):太阳,角孙,率谷,风池,外关,侠溪,曲鬓。

3:太阳头痛(后脑勺痛连及项枕部痛~与膀胱经有关):天柱,玉枕,后溪,申脉,昆仑.

4:厥阴头痛(头巅顶痛~与肝经有关):百会,太冲,四神聪,内关.


二)晕厥:水沟、百会、合谷、内关、十宣

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位于上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为急救昏厥要穴。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三)抽搐:人中、 大椎、合谷,太冲、阳陵泉、筋缩。小腿抽筋:承山穴

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阳陵泉穴: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




四)胃痛/腹痛:中脘、天枢、梁丘、足三里、内关、公孙、关元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梁丘穴: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公孙穴: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五)胆绞痛:中脘、胆俞、日月、阳陵泉、胆囊穴

日月穴:位于胸部,第7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

胆囊穴:位于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阳陵泉穴)直下2寸处。




六)急性腰扭伤:印堂穴、人中穴、肾俞穴、委中穴、腰痛点、后溪穴、养老穴

印堂穴:位于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

委中穴:位于膝后,腘横纹中点,当肱二头肌建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腰痛点:位于手背第二、第三掌骨及第四、第五掌骨之间,左右手各有两个。

后溪穴:位于手掌尺侧,微握拳时当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七)落枕:后溪穴、落枕穴(外劳宫)、中渚穴(颈痛穴)

落枕穴:手背上,在食指和中指之间,沿着指缝找到掌指关节的后面大约一寸的位置。

中渚穴:在手背第四、五掌骨间,掌指关节后方凹陷处。




八)踝关节扭伤:小结穴、阳池穴、丘墟穴、照海穴

阳池穴:位于手腕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丘墟穴:位于足背,外踝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距跟关节间凹陷处。

小结穴:董氏奇穴,在鱼际穴的前方,第一掌指关节掌骨旁靠近拇指第一指节,赤白肉际处。




九)打嗝:攒竹穴、翳风穴、中脘穴、隔俞穴

攒竹穴:在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

翳风穴:在耳垂后,当乳突与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隔俞穴: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




十)痛经:关元 三阴交  地机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中下3寸处。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地机穴:位于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针灸治疗相关急症歌诀

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

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级阴陵泉,能导尿潴溜。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