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碘缺乏病现在在我国的现状?
碘缺乏病是指机体因缺乏微量元素碘而引起一系列疾病或危害的总称。主要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呆小症)等。地方性甲状腺肿主要见于成年人,地方性克汀病主要见于儿童。
我国从197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补碘运动,1995年以后实施了全民食盐加碘计划。10年后,碘缺乏引起的甲状腺相关疾病(包括单纯性甲状腺肿、克汀病、精神障碍和神经发育障碍等)大大减少。20年后,更是保证了全国居民碘摄入量处于基本适宜水平。中国自2000年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以来,至今保持持续消除状况,为世界 其他国家提供了良好的典范作用。目前,因碘缺乏所致严重疾病已较为罕见,其引起的危害慢慢被公众忽视,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环境缺碘严重,若不坚持食盐加碘政策,碘缺乏病会卷土重来。
2020年公布的最新流调结果显示,我国大陆所有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地区,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均为足量或以上,但成年人群中仍有17.82%的比例存在碘摄入不足。此外,我国妊娠女性碘营养状态总体是合格的,但平均的尿碘水平也只是接近WHO推荐的最低临界值。
2、碘的重要性?
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的土壤、水及日常食物中,它是参与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必需微量元素,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贯穿我们整个生命周期和全身多个系统,特别是对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至关重要,因此碘也有“智慧元素”美名。
一般来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人群对于碘缺乏会更为敏感,因此如儿童、青少年以及妊娠、哺乳期女性等更应关注自身的碘营养状况。
3、碘缺乏分别对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青少年及成年人有哪些主要危害?
胎儿期:胎儿大脑发育易受轻度至中度碘缺乏的影响,尤其是在孕早期(头三个月),碘缺乏可导致流产、早产、死产、围产期死亡率增加、先天性畸形等。
新生儿、婴幼儿期:出生后0-2岁是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碘缺乏对大脑发育造成不可逆损伤,使智力发育达不到最佳状态。严重的就是克汀病(呆小症),表现为智力低下、聋哑、斜视、瘫痪等。
儿童和青少年期:出现甲状腺肿影响外观,智力和体格发育落后,性功能发育障碍、单纯聋哑。
成年人:甲状腺肿及其并发症(器官压迫等)、甲减、记忆力减退甚至智力障碍、碘甲亢等。
因此,在我们生命的不同阶段都需要摄入足够的碘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的发育和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每天碘摄入量:
儿童90~120ug /d;
健康成人 150ug/d;
备孕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 250ug/d。
每天最高碘摄入量不应超过500ug/天。
4、如何预防碘缺乏病?
首先我们需要判断自己是不是缺碘,而判断碘营养指标就是单次尿碘浓度(UIC)。
<2岁婴幼儿:UIC<100ug/L---碘缺乏;
儿童和成人:UIC<100ug/L---碘缺乏;
妊娠期女性:UIC<150ug/L---碘缺乏;
哺乳期女性:UIC<100ug/L---碘缺乏;
注意在备孕期和妊娠期早期的女性还需要同时检查甲状腺功能。
然后我们需要确定补碘的时机:
普通人群:随缺随补;
妊娠期女性:妊娠早期(<12周)就需要开始补碘。
最后确定补碘的方法:
除婴幼儿外,常用的补碘包括食盐加碘、口服碘油丸、服用含碘药物及营养素补充剂、食用富碘食物等。其中食盐加碘是WHO等国际组织推荐的控制碘缺乏病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
备孕女性、孕妇、哺乳期女性在规律食用加碘盐的基础上,推荐每周额外摄入一次富碘食物:如海带、紫菜、淡菜、鲜带鱼、干贝等。
每日加碘盐摄入量推荐:目前市场上主要有海盐和湖盐两种,通过碘酸钾的形式添加,平均1g食盐含碘量为20ug,因此为保证每日碘摄入足够,推荐的加碘盐摄入量为<5g/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