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浅悟

张玉龙医生 发布于2020-03-08 11:31 阅读量6915

本文由张玉龙原创

       在我接诊的病人里面最多的是女性患者,其中不乏经带胎产的疾病,对于育龄女性,不孕症则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有很多患者因为不孕症甚至多年郁郁寡欢,家庭不和,特别是潮汕地区传宗接代的思想还是比较重,所以育龄女性一旦发生不孕症就会备受冷眼。所以今天就简单的论述一下不孕症的话题,给女性同胞们一些建议和指导。

       凡生育年龄的妇女,婚后夫妇同居两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为不孕症。从未怀孕者为原发性不孕症,曾有生育或流产后无避孕而两年以上不孕者为继发性不孕症。本病中医学称之“全不产”、“无子”、“断绪”等。中医学对本症的记载甚早,早在夏商周时代(公元前225一公元前256年)《山海经》中就有“鹿蜀佩之宜子孙”、“圆叶而白附,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等记载。这说明当时已有治疗不孕症的药物。《圣济总录》曰:“妇人所以无子,由于冲任不足,肾气虚寒故也。”已阐明了病机。中医对本症的发生,认为主要是肾气不足,肝郁气滞以致冲任气血失调而引起。历代医家对不孕症的证治极为重视,根据“求子之道,首先调经”的指导思想,治疗以调经为主,有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不孕症发病率为5%~10%,为妇科常见难治病之一:本症发生的原因较多,主要为生殖器病变,如排卵障碍、输卵管闭阻、子宫内膜异位等。若是先天性的生理缺陷如无子富、无卵巢、无子宫内膜、实质性子宫和实质性输卵管等,则非药物所能解决。现代西医治疗本病无特殊药物。所以不孕症患者选择中医治疗的也占多数。

  现代中医对不孕症的治疗,最早报道于50年代,按月经周期治疗不孕症。60年代以来,各地陆续有“中药人工周期”疗法的报道。80年代后,对不孕症治疗的文献报道逐年增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中医治疗本症在辨证与辨病结合及中药人工周期疗法等方面都有重要进展。首先是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实验研究证实“肾虚证”的出现与下丘脑性功能紊乱关系密切。补肾药调节性腺轴功能的作用水平在下丘脑,表明“肾主生殖”的功能与下丘脑对女性性腺轴功能调节作用密切相关。同时,在临床上也收到了较好疗效,据报道,对临床384例月经不调致不孕病例统计,应用中药人工周期治疗后,有效率达80%,妊娠率在60%以上。

       我曾经治疗很多例不孕症,我个人认为不孕症主要以肾阳亏虚(宫寒不孕)和冲任气血不足为主,当然痰湿、血瘀、先天脏器发育不良以及肝郁气滞等也是发病原因。近年因为生活条件和社会的发展,女性对于自己身体的保养大不如前,饮食忌口和生活习惯都不是太注意,导致不孕症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现象,特别是年轻的女性更加多起来,就诊的患者年龄从18岁到42岁左右都有。

       我个人临床上常使用的方剂是多年经验积累而成的一个协定处方:

紫河车10克,菟丝子30克,仙灵脾30克,仙茅12克,桑寄生12克,续断12克,黄芪30克--60克,当归12克,鹿角霜12克--30克,炒香附15克---30克,砂仁10克(后下),制野生首乌30克,麸炒白术30克,麸炒苍术30克,川芎12克,紫石英30克(先煎),淮山药30克,茯苓30克,茺蔚子12克,覆盆子12克,白芍15克--30克,山茱萸12克,丹参12克,熟地黄25克,炙甘草10克。

        然后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在因人制宜,比如痰湿较重导致输卵管堵塞的可以增加路路通10克,石菖蒲10克,炮山甲3克--10克,细辛10克,鹿角片10克,王不留行10克;肝气郁结,乳房胀痛选加入紫菀12克,青皮15克,陈皮15克,橘叶/络10克,郁金10克--30克,鸡内金12克,佛手10克;瘀血阻塞可以选加三棱10克,莪术10克,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水蛭3克--10克;宫寒痛经,腹痛剧烈可以加入延胡索15克--30克,苏木12克,乌药15克--30克,九香虫10克,桂心10克,艾叶10,黑附子15克;气血虚亏可以加入阿胶10克,鸡血藤30克,夜交藤30克,黄芪用至60克,五味子10克,党参12克--30克;食欲不佳可以加入姜竹茹10克,炒二芽各10克--30克,苏梗15克,藿香梗15克,木香10克(后下),山楂10克;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加入泽兰15克,川牛膝30克,夏枯草15克,昆布12克,白芥子10克,益母草15克--30克,月季花10克(后下),桃仁10克,红花10克等

       当然,穴位疗法也是常有使用的,收效也比较明显。常用(1)针灸①体针取穴:主穴:中极、子宫。配穴:三阴交、太冲。操作:取仰卧位,用毫针直刺1~1.5寸,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②电针取穴:主穴:中极、关元、子宫、三阴交。配穴:大赫、血海、地机、足三里。操作:每次取常用穴2~3穴,备用穴1~2穴。在月经周期第12~14天开始电针(闭经者在气腹造影或腹腔镜检查完毕后1个月),每日1次,连针3天。进针得气后,接通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60~120次/分,电流强度小于5毫安,以病人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2~7个周期为一疗程。如效不显,再继续下一个疗程。③穴位埋植取穴:三阴交。操作:一般在月经干净后3~7天,闭经患者在确诊不排卵后,取二侧三阴交穴位,用注线法作穴位埋植。用“O”号羊肠线2厘米长插入腰穿针内,穴位局部消毒,以穿刺针直刺三阴交,深约1寸,得气后将羊肠线埋人其内,取出穿刺针,针眼贴以消毒敷料。埋植1次无效者,可于1个月后,再埋植第2次。④穴住敷贴取穴:中极、归来、命门、(腰)阳关。用法:药物组成:炒小茴香、炒干姜各10克,延胡、肉桂、生半夏、香附、桂枝各Z0克,当归、鸡血藤、淫羊藿各60克,川芎、赤芍、炒灵脂、川断各40克,白芥子12克,菟丝子30克,香油2500克。将以上药物用香油炸枯去渣,然后按每500克油兑入樟丹240克即成膏油,摊膏药前于60℃~70℃时再按每750克油兑人麝香4克,生蒲黄18克,没药面12克,摊成膏药,每张约30克。用时微火温化后贴于上穴。一般10天换药1次。经前、经期必须应用。前些时候去广州市广东省中妇产科他们也有介绍一个皮肤针叩刺督脉、任脉、带脉、脐周和卵巢部位,据说也是比较有效,我暂时也在尝试使用

        以上治疗方法有条件者可以综合治疗。以前读书的时候也曾记录一些单方验方也一并写在下面:

       ①嗣宝散 组成:鹿角霜、紫河车、茺蔚子、紫珠、肉苁蓉、覆盆子、当归、女贞子各500克,珍珠25克,紫石英100克。用法:以上研细为末,过120目筛,每次10克,每日3次,一般3个月为一疗程,至多服三个疗程。

      ②秘方种子丸  组成:制附片、白芨、北细辛、五灵脂各15克,白蔹、山萸肉各155克,石菖蒲、制香附各30克,全当归、生晒参、炒白术各50克,陈莲蓬50个(烧存性)。加减:腰废加鹿角胶;阴虚去附片,加生地、石斛;性欲淡漠加淫羊藿;经行腹痛加益母草;食欲不振加枸杞子;30岁以上须加复盆子、菟丝子。用法:上药共碾细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日辰、酉时(8:00及18:00)用糯米酒送服,每次20丸。经期停药,净后次日继服,服药7日内忌房事。

        ③药枕 组成:香附、柴胡、青皮、本香、川芎、枳实、砂仁、陈皮、玫瑰花、合欢花、夜交藤、白菊花、白芍、丹皮、益母草、淫羊藿等。用法:将上药研成粉末做成药枕。每昼夜使用时间不少于6小时,平时保持枕面清洁,经常翻晒。

        另外还有一个是从潮汕病人处学来的客家人的益母当归煲鸡蛋 组成:益母草30克,当归15克,鸡蛋2只。用法:将药用清水2碗煎取1碗,滤渣取汁;鸡蛋煮熟去壳,刺数个小孔,用药汁煮片刻饮汁吃蛋。每周2~3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可以调经养血,使子宫恢复正常功能,增强卵子排出,提高受孕机会。据说客家人常使用这个处方和艾叶煲鸡蛋的处方治疗女性不孕,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

       以上简单的论述,希望对各位并有有一些帮助,另外任何疾病的调养都离不开心理、饮食、生活习惯和运动保养相结合。那些生凉的(包括水果)、甜品、肥腻的、烧烤煎炸的、腌制的、虾蟹贝壳、酒类等尽量少进食,不能过于疲乏劳累,也不建议过于安逸,适当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按时作息,节欲慎房帏,平时保持心情畅快,不可以过分的勉强一定要怎么样,心里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可以情绪波动剧烈,凡事和气。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