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睡6招,你做对了吗?

唐建军医生 发布于2017-06-15 11:27 阅读量7410

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1.不要刻意追求睡觉,不如做点别的

很多失眠者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为了让自己早早入睡,晚上9点就躺在床上做准备,结果折腾到后半夜才睡着,自己心力交瘁。

这个做法是错误的。日本大学医学部精神医学系主任内山真在《今夜不再失眠》一书中写道,人不可能靠意志力睡觉。

睡眠医学专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建议失眠者,如果预计2点才能入睡,那就在1点半上床,缩短在床上的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即睡眠时间占躺在床上的时间的百分比。假如2点上床却能很快入睡,那么7点起床,睡眠效率就是5/5=100%。睡眠效率越高,越能增强“上床就能入睡”的心理暗示。如果躺在床上半个多小时还睡不着觉,建议起床做些能够放松的事情,比如看书、做瑜伽,等到有了困意再重新上床。

2.重点处理白天的压力

李明在豆瓣上经营“睡吧”4年多,在和很多失眠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总结出规律——造成自己失眠的原因一定发生在清醒的时间。

因为工作、学业或者婚姻问题等压力导致失眠,或者因为白天睡得多导致晚上睡不着,那何不先把重点放在搞定这些事情上呢?失眠只是这些问题产生的结果,因而要针对原因采取措施,而不要把自己陷入到失眠的焦虑中。

3.放下手机,拿起纸质书,也许你会爱上这种感觉

哈佛医学院曾经做过一项研究,连续5天每晚有一组人在睡觉前4个小时在iPad上看电子书,而另一组人读纸质书。结果显示,读电子书的人需要更长的入睡时间,夜间睡眠时间短,因为iPad减少了褪黑素的分泌,推迟了睡眠节律。研究者在测试了电子阅读器、笔记本电脑、手机和LED显示屏后得出同样的结论。

根据《2017年中国青年睡眠状况白皮书》的调查,有9成以上的被访者睡觉前会看手机、电脑等蓝光电子产品,6成以上的人选择看电视剧,仅有3成多的人会看书。

因此,有睡眠障碍的人确实需要高度关注电子产品对睡眠的影响。要用看书、听音乐或者其他轻松自然的方式抵消睡前电子设备对自己的吸引力。

4.严格规范早起时间,克制午睡

很多失眠的人都会有个误区,觉得晚上睡觉时间少,早上需要多睡会儿,来个“回笼觉”,或者靠午睡“补补觉”。

但是人体生物钟的节律是从眼睛看到太阳后重置的,过14~16个小时以后会出现困意,进入自然睡眠。如果中午补了觉,这一天晚上的入睡时间将变得更晚,以此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无论有没有工作,都要尽量要求自己在一个固定时间起床,重置生物钟,调整睡眠节律。

很多中老年人会出现早醒的状况,怕身体疲惫就躺在床上。实际上,早醒意味着睡够了,医生建议,醒来后应该起床做事情,这样才能提高睡眠效率。

另外,严重失眠的人要控制午睡时间。陆林在门诊期间会告诉每一个失眠的病人尽量不午睡,防止困意被缓解。内山真提醒,如果真的需要午睡,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要躺床上睡觉,趴在桌上小睡即可;第二,午睡时间要在下午3点以前,控制在30分钟以内,最好15分钟。

5.倒班工作的人,应确保睡眠时间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韩芳介绍,长途车司机、新闻工作者和医护人员都是失眠的主要群体。长期倒班工作会导致上班时间瞌睡、疲乏、失眠、工作失误等问题。

内山真建议,夜班工作时,可以调亮工作环境灯光,以减少睡意,提高效率;下夜班回家时,戴上墨镜减少光线刺激,回家后会容易入睡;家人也应尽量配合,确保卧室安静和光线适宜;排班要调度合理,尽量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6.每天走15000步

陆林建议每一个失眠患者每天能走15000步。日本有调查数据显示,有运动习惯的人不易失眠。跑步、健身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同时还有很好的缓解睡眠作用,何不尝试一下呢?但是也要注意,运动要有度。睡前更适合有放松作用的伸展运动,切忌不要做剧烈运动,否则会让交感神经兴奋,反而适得其反。

睡眠是一种“仪式”,你不要做错喔!

1.热水泡澡。内山真认为,热水温度在42~43度以上,泡澡会让人更加清醒,疲劳也无法得到消除。

2.喝咖啡。这还用说吗?咖啡因会提神而让人兴奋,咖啡的兴奋效果可持续4~5个小时,而且容易增加小便次数,所以计算好睡觉时间,别喝任何含有咖啡因的饮品。

3.吃得太饱。即使从不失眠的人,过饱也能让人难以入眠。

4.一醉方休。千万别!酒精确实可以舒缓情绪,消除紧张,在晚饭时小酌一杯会有助于睡眠。但是如果你大量饮酒,后果很可怕。因为酒精在前半夜可让你加深睡眠,但是这个效果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酒后睡着的人,后半夜会易醒,反而影响睡眠质量。

出现睡眠障碍,就意味着身体或者心理出现了问题。然而,改善睡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健康的作息规律需要坚持,并且要在调整过程中有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如果你做对了上面的许多方法,但仍然没有效果——不要硬撑,你需要就医解决。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