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抑郁、提升精神健康

唐建军医生 发布于2017-06-10 18:28 阅读量6980

本文转载自上海精神医学杂志

飙升的抑郁发病率

抑郁症作为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的“副产品”,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据相关报告显示,到目前为止,全球抑郁症患者数已达3.22亿,2005年至2015年间患者数量增加了18.4%。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即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所以,2017年的“世界卫生日”将聚焦于这一日益严重、为无数人困扰的主题——抑郁症。近20年来,中国抑郁症患者的发病率上升了8~10倍,其中需要住院治疗的重症患者占2.5%,中国每年有2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根据2014年《自然》杂志报道的全球抑郁症流行病学情况,中国的抑郁症患病率为3.02%。根据国际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美国的普查资料显示,抑郁障碍终身患病率为13.25%~16.20%,年患病率为5.28%~6.60%。然而,有许多患者没有意识到抑郁症的严重性或因为担心受到周围人的歧视而不愿就诊,因此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专科医生的正规治疗。

加拿大学者费立鹏(Michael Phillips)2009年在《柳叶刀》上发表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6.1%,推算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9000万。抑郁症不仅会带来情绪症状,还会带来一系列躯体症状:腰酸背痛、头腹痛、便秘等。慢性疼痛等躯体症状可以持续对患者造成影响,导致情绪症状死灰复燃。抑郁症好比一座休眠火山,这个火山横跨商业界到学术界,从成人到儿童世界,人人都有得抑郁的可能。约1/6的人一生中曾有过被抑郁侵蚀的体验,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的两倍。而且,抑郁症能摧毁人的所有能力:情绪体验、思维认知、意志、行为、进食、睡眠,甚至能让人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和行为。

研究显示,抑郁症的遗传度接近35%,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结构和调控认知与情感的脑回路功能发生了改变,还会出现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改变。另外,环境、性别、童年期生理或心理遭受虐待等因素都和抑郁症的发病有关系。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今年卫生日主题定为心理健康,社会和谐。因为人生还有许多风和日丽,不只是阴晴圆缺。多一分关爱,不放弃不远离,给抑郁症患者一份温暖,或许只需一缕阳光,就能帮助一个心灵冲破黑暗的深渊,勇敢踏出追求快乐的那一步。希望及时联系专业医生,得到更专业的帮助,挽救更多可能逝去的生命和痛苦,将悲剧救助于始萌!

摘自《上海精神医学》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