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穴位埋线可以减肥?

蔡婷医生 发布于2024-02-24 15:32 阅读量4144

本文由蔡婷原创

      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认定肥胖症已是全球最大的慢性疾病,肥胖症不仅会影响外观,形体,并会造成心理负担,是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不孕症、肿瘤等慢性病的高危因素,如何减肥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01.穴位埋线与肥胖

     肥胖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中医病名为“脂人”“膏人”“肉人”,多为饮食过量、运动不足导致,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症状,后世医家多认为与痰湿有关,故有“肥人多痰湿”的说法。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凡有水饮、痰湿者,离不开调理脾胃。

     穴位埋线是传统针灸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将可吸收外科缝合线植入穴位,对穴位发挥长效刺激来防治疾病,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微创埋线法因操作方便、创面较小和疼痛性较低等特点,目前在临床上使用普遍,运用到各类疾病中。

02.穴位埋线减肥的作用原理

     穴位埋线运用于减肥后,鉴于其良好的效果,有大量的研究,阐述其作用原理,目前发现其可以调节内分泌,穴位埋线后促进了瘦素、空腹胰岛素受体后的信号传导,改善了瘦素抵抗及胰岛素抵抗,发挥了瘦素和空腹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1],这些都是能量代谢中的重要激素,对食欲调节神经元有重要的影响,这也是很多患者埋线后说有饱腹感,使食欲得到抑制的原因。还有穴位埋线可抑制脂肪组织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的表达,具良性调节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发生发展,从而减轻体重[2]。另有研究表明其可有效调节血脂,控制体重[3]

      中医对穴位埋线减肥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有脾胃学说与肠道菌群理论,有三焦膜系理论,脾虚理论等,因肥胖与脾胃的关系大,治疗上健脾和胃、利湿化痰贯穿始终。

03.影响穴位埋线的疗效因素

       目前网络文献大数据分析,埋线治疗选穴最常用的经络是足阳明胃经,其次为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以及手阳明大肠经,核心穴方主要以特定穴为主,募穴居多,次者为五输穴和背俞穴,其选穴分布以腹部及下肢为主,这都为我们治疗单纯性肥胖提供了选穴依据和治疗思路[4]。临床上我们也发现穴位选择、线体材质及粗细、间隔周期、埋置深度、减肥的日常管理等都是影响埋线减肥效果的一些因素。

04.穴位埋线注意事项

       这里要提醒肥胖患者的是,即便进行中医穴位埋线治疗,也需要配合饮食运动,使用穴位埋线让一些患者的减肥之路不再艰辛,但也不可能实现“躺着就瘦”“猛吃变美”等不切实际的想法。目前对于临床上影响穴位埋线疗效的因素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医疗行为对操作者的资质以及诊疗规范都有严格要求,患者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在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不可在美容院等没有资质的场所进行埋线减肥。


[1] 闫润虎, 白洁, 顾劲松, et al. 穴位埋线对肥胖大鼠SOCS-3基因表达的影响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 34(01): 121-125.

[2] 邓敏, 徐珊珊, 孙亦农, et al. 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小鼠减脂作用及脂肪组织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 [J]. 时珍国医国药, 2016, 27(05): 1277-1279.

[3] 黄琼. 穴位埋线减肥对单纯性肥胖患者体重及血脂情况的影响 [J]. 中医外治杂志, 2020, 29(01): 52-53.

[4] 陈霞, 黄伟, 胡锋, et al. 基于复杂网络技术探究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用穴规律 [J]. 针刺研究, 2018, 43(09): 585-590.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