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脂异常是血浆中脂质异常,常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TG)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脂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防治血脂异常对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检测血脂的项目较多,主要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TC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影响TC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与性别、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
TG是血浆中各种脂蛋白所含TG的总和。TG水平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基础研究证实,HDL能将外周组织如血管壁内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提示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LDL代谢相对较简单,且胆固醇占LDL重量的50%左右,故通常认为:LDL-C浓度基本能反映血液LDL总量。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质危险因素。
血脂水平分层标准
我国ASCVD一级预防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分层标准[mmol/L(mg/dl)]
一、高胆固醇血症
首选他汀类,如单用他汀不能使血脂达到治疗目标值可加用依折麦布或胆酸螯合剂,强化降脂作用,但联合用药的临床证据仍然较少。二、高三酰甘油血症
首选贝特类,也可选用烟酸类和ω-3脂肪酸制剂。对于重度高TG血症可联合应用贝特类和ω-3脂肪酸制剂。
三、混合型高脂血症
一般首选他汀类,以降低TC与LDL-C。但当血清TG≥65mmol/L(500mg/dl)时,应首先降低TG,以避免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危险,此时首选贝特类;如TC、LDL-C与TG均显著升高或单药效果不佳,可考虑联合用药。贝特类最好在清晨服用,而他汀类在夜间服用,主要是因为人体合成胆固醇在夜间最活跃。他汀类单用无法控制TG时,与ω-3脂肪酸制剂联用可进一步降低TG水平,安全性高、耐受性好。
四、低HDL-C血症
可供选择药物相对较少。烟酸为目前升高HDL-C水平较为有效的药物,升高HDL-C幅度为15%~35%。他汀类和贝特类升高HDL-C幅度一般限于5%~10%。
五、其他治疗措施
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均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血脂调节效果,然而有极少数患者的血脂水平非常高,多伴有基因异常,这些患者可通过血浆净化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部分回肠末段切除术、门腔静脉分流术等),以达到降低血脂作用。
六、降血脂用药注意事项
①长期甚至终生接受调脂治疗
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甚至终生接受调脂治疗。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很大。
②他汀类药物服用时间,他汀类药物多数需要晚间或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可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服用。
③避免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素同用;服药期间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肌痛或压痛,尤其是伴有全身不适或发热时,应立即就诊。
④监测血脂水平,药物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脂水平和不良反应,定期检查肌酶、肝功能、肾功能和血常规等。共病的老年患者常需服用多种药物治疗,加之老化带来的肝肾功能减退,易于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总之,治疗血脂异常需长期坚持。营养治疗应根据血脂异常的程度、分型以及性别、年龄和劳动强度等制订食谱。饮食中减少饱和脂肪酸摄人(<总热量的7%)和胆固醇摄入(<200mg/d),补充可溶性膳食纤维(10~25g/d)。要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控制体重,保持合适的BMI。另要戒烟、限盐、限制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