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隐睾症

柏林医生 发布于2021-04-21 20:52 阅读量6571

本文由柏林原创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隱睾症(cryptorchidism)是指睾丸從發生開始未完全下降到陰囊內,包括睾丸下降不全和異位睾丸的情況,需與睾丸缺如相鑑別。

         睾丸於胚胎期中胚層發育,位於腹膜後腎平面的位置,隨著胚胎的發育,在母體內分泌激素(FSH和LH)的作用下,睾丸逐漸增大,並沿著腹膜後、內環口、腹股溝管、皮下環而下降到陰囊內,這期間睾丸、輸精管和精索血管等一同生長發育並向下延伸,約70%在胚胎三月內下降到陰囊內,到新生兒期約80%都能下降到陰囊,約9O%以上在出生六月內下降到陰囊,同時臨床醫生熟悉睾丸下降的途徑對手術探查十分重要。

         隱睾的發生據報道在流行病學方面存在這樣一些特點:整個隱睾的發生率不足1%,已發生的在新生兒高達18%,出生六月內的發生率為5%。同時大量臨床研究表明出生六月睾丸未下降,幾乎沒有再自然下降的可能,並且2歲內睾丸未下降到陰囊內,幾乎對睾丸的生精功能造成不可逆損害,由此表明出生六月後的隱睾應首先採用內分泌激素(HCG)幹預促進睾丸下降,臨床報道約20~30%的隱睾通過HCG的治療可獲得降入到陰囊,否則需在6月~2歲之間手術將隱睾下降固定到陰囊內。

         流行病學另外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右側的發生率高於雙側,而單純左側的發生率最低。隱睾的發生常常由於鞘狀突未關閉的原因而合並腹股溝疝。另外隱睾發生惡變的可能性是正常睾丸的30~50倍,同時沒有講究表明行睾丸下降圖定術後會減少惡變的發生,相反有研究發現隱睾導致對側惡變的發生率大大提高。 因此隱睾目前認為腹膜後、腹腔、腹股溝和皮下環的高溫作用而導致:不育、惡變、性功能影響、合並疝氣等,而且位置越高損害越大。 關於引起隱睾的病因目前認為主要有:內分泌始動因素、解剖因素和其它原因(如局部粘連等)。

        對於隱睾的診斷主要注意的方面有:於睾丸缺如鑑別;確定隱睾具體位置和大小;明確是否合並疝氣;注意是否惡變。可採取觸診、彩超檢查及MRI檢查,為手術治療方式選擇提供依據。 隱睾的治療主要是手術治療,小兒隱睾最佳時機是2歲以內,低位的隱睾採取開放的睾丸下降固定術,高位的隱睾可採用腹腔鏡手術,有的需二期手術。對於成人隱睾,睾丸容量尚可的低位隱睾可下降到陰囊內固定,高位的可採用遊離精索血管(特別是顯微)下降固定,或採用自體睾丸移植(主要見於雙側的高位隱睾或合並一側睾丸缺如的隱睾)。當然對於一側已明顯萎縮的或基本未發育的隱睾應予以切除術。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