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下尿路症状(BPH-LUTS)和伴有的勃起功能障碍(ED)共同解决方案

柏林医生 发布于2021-04-20 13:43 阅读量6864

本文由柏林原创

            一直以来,认为前列腺良性增生症(BPH)由于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对尿道的压迫和对尿道(造成尿道变长)、膀胱颈部(颈部肥厚、抬高)及膀胱逼尿肌(顺应性降低)病理影响会引起的相关性下尿路症状(LUTS),但对于BPH是否与勃起功能障碍(ED)存在因果关系?同时LUTS的产生和ED的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没有一个很确定的结果,事实上临床中发现有相当多的BPH患者除了有LUTS的临床症状 ,还同时伴有ED,并且采用PDE5i抑制剂都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这似乎是打开了一扇上帝之门:治疗BPH-LUTS和BPH-ED(前列腺良性增生相关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一把钥匙是PDE5i抑制剂。对希爱力(他达拉非)临床运用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发现和接近BPH所造成的LUTS、ED和前列腺梗阻的本质。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勃起功能障碍(ED)是困扰中老年男性的“恶魔”,而且BPH及ED均需长期治疗,故治疗的安全性是需特别关注的地方。那么,如何兼具疗效及安全性呢?  在临床上,LUTS-BPH和ED经常抱团出现,共同为“为非作恶“,这成为了中老年男性的“难言之隐“。 让我们来看一串数字。 50岁以上的男性中,群体 BPH 的发生率接近40%,而且在BPH 患者中约70%伴发 ED。有文献报道, BPH和ED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对于同时存在BPH和ED的患者,治疗上应尽量贯彻合并治疗的整体策略,简而言之,“双管齐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那么,如何做到合并治疗呢?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5i)是治疗ED的一线用药。此外,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DE5i同时也是BPH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特异性阻断PDE5i可以改善BPH相关的下尿路症状(LUTS-BPH)。

        因此,综上所述,PDE5i抑制剂可以实现BPH和ED合并治疗的“双管齐下“。值得指出的是,EAU指南已明确推荐PDE5i抑制剂用于治疗ED合并LUTS-BPH患者,但目前仅有他达拉非(5mg/d)获批。 在BPH和ED的合并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是评估治疗方案优劣性的两大重要指标。或许有人并不以为然,而只是看重疗效,其实这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在BPH及ED的合并治疗中,治疗方案的便捷性、可耐受性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EAEs)可影响患者的依从性,而不良反应(AEs)则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体验。例如,在BPH的治疗中,某些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头晕和晕厥等不良反应。而对于体位性低血压较明显的患者,医生则在治疗上忧虑颇多,束手束脚。此外,某些治疗BPH的药物,如5α-还原酶抑制剂,还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这无疑让患者望而却步。

       如此看来,安全性与疗效具有同等重要的临床意义,两者兼得的方案才是“正解”。他达拉非 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ED合并LUTS-BPH的PDE5i抑制剂 。有研究显示,他达拉非5mg每日1次服用12周,可同时改善ED合并LUTS-BPH患者的ED和LUTS-BPH症状。 他达拉非的半衰期长达17.5小时,1天服用1次(5mg/次)即可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药效稳定而持久,使患者及其伴侣能自由决定用药时间和性活动时间,从而完全断开药物使用和性活动之间的关联性,享受更放松、更自然的性体验。此外,他达拉非的疗效不受高脂饮食和适度饮酒影响。

       除了药代动力学方面的优势,他达拉非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一项发表在2014年European Urology杂志上的研究,评估了他达拉非5mg/d的安全性。结果显示:他达拉非5mg/d的耐受性良好。良好的耐受性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患者症状的改善。他达拉非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鼻咽炎、背痛及消化不良。其程度均轻微,大部分患者都可以耐受。总体而言,他达拉非在临床应用时,很少因为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

       综上所述,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勃起功能障碍(ED)两大问题,共同指向一种解决方案:即PDE5i抑制剂。他达拉非是PDE5i抑制剂的代表药物,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1天服用1次(5mg/次)即可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有效改善ED合并LUTS-BPH患者的症状,耐受性良好,给患者带来了好的治疗体验。

          下尿路症状(LUTS)和勃起功能障碍(ED)都是影响中老年男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尽管两者的因果关系尚未明确,但仍有许多研究评估了两者的关系,包括两者病生理机制上的相关性和共同的危险因素等。了解两者的关系有利于临床上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识别新的治疗靶点,研发同时治疗两种疾病的新型药物。2017年10月European Urology Focus上发表了一篇综述,对LUTS和ED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流行病学的相关性 LUTS与ED的患病率均是随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升高,且两者在中老年男性群体中普遍存在。许多研究发现LUTS和ED存在流行病上的相关性。 

        MSAM-7研究是一项评估LUTS与ED流行病学相关性的标志性研究,该研究纳入了欧美7个国家的12815例中老年男性(50-80岁)。通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进行数据收集。结果显示,随着LUTS严重度提高,性交频率下降;ED的患病率约为49%;IIEF评分与LUTS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众多危险因素中,LUTS严重程度是ED最强有力的预测因素。 德国的Cologne Male Survey研究纳入了4500例中老年男性(30-80岁),研究发现,ED发生率与LUTS密切相关。72%的ED患者出现LUTS,而正常人出现LUTS的概率为38%。日本的一项研究评估了LUTS的储尿期/排尿期症状与ED的关系,研究发现,40-49岁人群的ED患病率是20.6%,50-59岁人群的ED患病率是39.9%,而60岁以上人群的ED患病率高达63.1%。ED的严重度与中重度LUTS密切相关,尤其是尿急和夜尿。 可见,尽管因果关系尚未明确,但LUTS与ED的发生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不受年龄、基础疾病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共同的生物学机制    LUTS严重程度与ED的发生密切相关,这种密切联系的背后是否存在病生理机制上的联系?近年研究报道的两种疾病在病生理机制方面的关系如下所述。 1. NOS/NO通路和Rho -激酶途径 NO可调节前列腺、阴茎海绵体等组织的平滑肌张力。NO由NO合酶(NOS)作用产生,NO与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结合后使得该酶激活,活化的sGC将三磷酸鸟苷(GTP)转化为环磷酸鸟苷(cGMP),cGMP可活化蛋白激酶G(PKG),同时抑制胞内肌质网内钙离子释放,使平滑肌松弛。NO/cGMP通路的下调不仅会降低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的松弛能力,还会使前列腺等组织的平滑肌收缩,造成ED与LUTS的并发。Rho信号通路也可以调节平滑肌的收缩。Rho通路的上调会导致前列腺的平滑肌收缩,造成膀胱出口梗阻;还会影响阴茎海绵体的松弛,从而带来LUTS与ED。 2. 代谢综合征,自主神经活性增强和盆腔缺血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实,代谢综合征会造成LUTS和ED的出现与进展。一方面,内脏脂肪组织会分泌各种脂肪因子,造成交感神经张力提高,促进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另一方面,内脏脂肪组织聚集会造成脂联素水平下降,造成内皮功能受损。以上两者都与LUTS和ED的发病机制相关。 代谢综合征可能造成的血管病变是盆腔动脉缺血,盆腔动脉粥样硬化将导致盆腔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组织局部缺氧,使转化生长因子(TGF)增多,导致阴茎、膀胱与前列腺平滑肌等细胞纤维化,平滑肌萎缩,膀胱顺应性降低,抑制阴茎海绵体平滑肌松弛,造成LUTS与ED。 3. 性激素 年龄和代谢综合征会影响体内性激素水平,造成雄激素/雌激素比例失衡,导致LUTS与ED的发生发展。 4. 炎性通路  低级别的炎性反应是ED重要的病生理成份,ED患者许多炎性因子水平是升高的。而慢性炎性反应与BPH的发生也密切相关,甚至有猜测认为BPH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性疾病。 5. 心理性因素  BACH研究显示抑郁与LUTS和ED密切相关。其它的研究显示尿失禁、尿痛和LUTS导致的生活方式改变(尤其是夜尿)会导致ED。  治疗的相关性:许多治疗LUTS的药物,包括α受体拮抗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都存在性功能方面的副作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可能会增加ED的发生(发生率8-10%)。而PDE-5抑制剂可以有效治疗LUTS/BPH合并ED的患者。

        总之,LUTS和ED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生物学机制。许多中老年人对性功能问题讳疾忌医,许多医生也忽略了对中老年患者的性生活进行问诊。当临床上遇到LUTS或ED时,应对两种疾病进行综合评估,从而给患者全面的治疗。而LUTS和ED两者间病生理机制关系的阐明将为新药研发带来方向。

        下尿路症状( LUTS)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主诉之一,主要表现为:①储尿期的尿频、尿急、尿失禁及夜尿频繁等;②排尿期的排尿踌躇、排尿困难及间断排尿;③排尿后的排尿不尽、尿后滴沥等。由此可见,下尿路症状(LUTS)可谓严重影响了中老年男性患者的生活质量。 良性前列腺增生(be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是导致中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的“罪魁祸首”,临床症状主要有尿频、进行性排尿困难、排尿滴沥或排尿延迟等下尿路症状(LUTS),若尿路梗阻加重到一定程度,则为引起尿潴留。医学上将其称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的下尿路症状(BPH-LUTS)。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一般发生于40岁以后,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有文献报道:BPH在50岁以上男性中的患病率大于50%。因此,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的下尿路症状(BPH-LUTS)正困扰着亿万中老年男性,使其苦不堪言…… 有趣的现象:BPH-LUTS与勃起功能障碍(ED)总是抱团出现 1. ED人群中BPH-LUTS发病率显著增高 ,Eur Uro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共纳入4489例30~80岁的男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患有ED的男性人群中,BPH-LUTS的发病率竟高达72.2%, 远高于勃起正常人群的37.7%。这就意味着,BPH-LUTS经常抱团出现并且两者密不可分。   BPH-LUTS严重程度亦与ED发病率显著关联 。此外,J Sex Med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轻度BPH-LUTS的患者中,ED发病率为65.2%,而在中、重度BPH-LUTS患者中,ED发病率却分别高达86.6%和85.2%,由此可见, BPH-LUTS严重程度与ED发病率存在密切关联! 现象背后的原因:NO/cGMP信号通路阐述其机制。BPH-LUTS和ED为何屡屡抱团出现? 据研究显示,BPH-LUTS和ED患者中存在多种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但目前最受认可的是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NO/cGMP)信号通路。Neurourol Urodyn和World J Urol杂志的研究表明:当缺乏一氧化氮(NO)或氮能神经支配(nitrergic innervation)时,常会导致:①膀胱出口平滑肌张力增加;②膀胱活动度增加;③膀胱出口与逼尿肌活动不协调;④前列腺平滑肌张力增加。这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无疑促进了BPH-LUTS的发生。 此外,BJU Int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神经源性一氧化氮(nitrergic NO)及内皮中一氧化氮(Endothelial NO)与海绵体的松弛密切相关,当随着各种因素(如年龄、高血压及代谢障碍等)影响时,神经源性及内皮一氧化氮对海绵体的调节功能将减退,进而导致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发病。 BPH-LUTS与ED合并治疗是王道 ,在EAU-LUTS指南中明确指出: 对于所有男性LUTS患者,均应常规进行性功能情况的询问,并且配合应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进行评分。这足以表明,LUTS和ED的同时诊断及全面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这决定了后续的治疗策略。 临床上,若明确患者同时合并有BPH-LUTS与ED,基于此两种疾病具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即NO/cGMP信号通路),并且BPH-LUTS与ED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在治疗上必须“双管齐下”,同时改善BPH-LUTS及ED的相关症状。简而概之,一句话:对于 BPH-LUTS与ED患者,合并治疗才是正解与王道!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5i)广泛应用于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治疗,由于其具有疗效突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特点,故而成为EAU等各大指南推荐治疗ED的一线药物。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各大临床指南(如EAU指南)中,PDE5抑制剂同样是治疗BPH-LUTS的一线药物,推荐级别为A级。故综上而言,PDE5抑制剂在两者的治疗和合并治疗中拥有突出的作用及地位。

        总结 1. 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的下尿路症状(BPH-LUTS)与勃起功能障碍(ED)经常抱团出现,这是因为BPH-LUTS和ED的发病具有相通的作用机制,两者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2. 基于以上关联,BPH-LUTS与ED应采取合并治疗的策略,而在EAU等指南中已然将PDE5抑制剂作为其合并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