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手术中“微创”“美容切口”“腋下切口”是咋回事?

崔虎军医生 发布于2024-09-30 10:00 阅读量72

本文由崔虎军原创

近些年来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患儿手术的年龄越来越小,外科手术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很多患儿家长已经开始不仅仅关注手术成功率、治疗效果如何,而且更关注孩子的手术切口大小、位置,如何把将来可能导致的疤痕减到最小。的确,已有文献研究证明部分患儿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身体上的瘢痕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家属也会有焦虑等各种表现。作为外科医师,尽量将手术创伤减到最小是基本素养。需要注意的是,微小切口或微入路手术虽然外观相对美观,但是对手术视野的显露显然都比常规切口稍差,一旦术中出现意外情况处理比较困难。因此,小切口手术因人而异,安全第一

1、常规手术切口(即胸部正中切口):胸部正中切口,胸骨全部打开。


优点: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心脏病手术,能获得最佳操作视野和空间,便于处理术中、术后意外情况。


缺点:切口最大,可能术后有胸廓变形等并发症。



2、胸部正中小切口:切口位于胸部正中但小,上缘一般仅超出乳头连线1~2cm,胸骨可以全部打开也可以仅打开中下段。


优点:可使用于大多数的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也叫“低衣领切口”,即切口上缘低于衣领位置,一般穿衣时不会显露。


缺点:切口位于胸壁前方,可能术后有胸廓变形等并发症。


3、侧胸壁切口:多数位于右侧胸壁。


优点:可应用于部分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切口位于侧胸壁。


缺点:经典侧胸切口较大,位于乳腺下缘,对女性患儿可能影响乳腺发育。



4、右腋下直切口:切口位于右腋下,大小约3~4cm。



优点:切口小且隐蔽,美容效果好。适用于1~5岁患儿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部分型房室隔缺损等。


缺点:对于左侧心室显露较差,不适于复杂心内畸形手术。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