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如有筋性心脏问题的朋友应该首先在心血管科详细诊疗,医生正规治疗后没有明显临床疗效,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又常常在颈椎病发作时伴见心前区和胸背不适问题,可以找筋伤科医生确定从筋论治心脏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病成为我国一大头痛疾病。
其中有一种“心脏病“较为特殊,在临床诊疗中,我发现有一类患者在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后感到颈部僵硬、手臂发麻、前胸后背疼痛等颈椎病常见的症状之外,还常常可以累及到心血管系统症状。以致出现“心脏病”的症状,如心前区作痛、还会有胸闷不适感、心慌、心悸、气促等一些因为颈椎病而引发的心前区疼痛或胸背不适。
但是到了医院查来查去都没有什么阳性结果,也就是心电图、心肌标志物等检查都正常,不能确诊为心脏病,只能诊断为心脏官能症等疾病。
这种心脏问题较为特殊,当颈椎感觉疼痛不舒服时,“心脏病”的症状就会加重。颈椎没有问题时,“心脏病“就完全正常了。这些因为颈椎病引发的心血管疾病认为颈源性心脏病。
为什么颈椎病会影响心脏呢?
由于颈椎间盘退行病变(老化)、颈椎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的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间盘突出和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上述临床症状。
这种情况临床诊断和治疗起来很困难,而且常常与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混杂在一起,难以鉴别。
所以临床治疗没有什么效果,也无法通过手术彻底解决上述症状。同时会影响心脏神经的传导,进而出现心慌、心悸、胸闷、胸背同等心脏不适的症状。
医学解剖证实颈椎第三到第七节段,还影响着呼吸肌包括膈肌和斜角肌等,也会出现一些相应的呼吸不畅像心脏问题的一些症状。
如何鉴别是心脏病还是颈心综合征?
当颈椎发生退行性病变时,压迫交感神经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同时颈椎还会压迫颈椎血管,所以颈源性心脏病常常伴有脑部供血不足,眩晕等症状。
2.心脏的功能性问题与器质性疾病鉴别,有心电图明显异常及心彩超问题,说明你的心脏不是简单的功能问题,而是器质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西医治疗,配合中医针刺中药治疗。
在有典型的颈椎病及(或)胸椎病变的症状、体症及影像学改变;有心前区疼痛、胸闷、憋气、心悸、气短等症状,甚至心律失常时,这些症状可因压迫颈及(或)胸椎椎旁压痛区或颈、背部活动而诱发或症状加重,或自觉改变头颈姿势就能减轻其不适,针对颈椎病、胸椎病变的各种有效治疗可解除或缓解其疼痛等症状及心律失常;用医治冠心病及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常常无效, 或疗效不佳。
如何预防颈心综合征?
无论是预防颈源性心脏病,还是其它筋性内脏相关疾病,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
1.首先,将这种慢性劳损的因素消除,同时增加积极健康的功能训练。
需要长期伏案工作的低头族,尽量放弃笔记本电脑的使用(屏幕过低),或通过电脑可升降支架将其抬高,达到视线平视水平,坐位工作和站立式工作相互变换来达到减低工作伤害的目的;在伏案工作一段时间后有意识抬头眺望远处,放松颈背部的肌肉。
2.简单有效的自我牵引方法。
将双手交叉相扣置于后脑勺,头向后微仰手向前相互抵抗并持续15秒,然后放松,这算一次,一组15次,一天可以间断锻炼3-5组,非常有助于颈背肌的训练。
3.还有一种可以恢复改善变直的颈椎,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改变用枕习惯。
点击详细了解
通过医学观察和分析,人体颈椎生理曲度变化与颈椎病有十分紧密的联系;颈椎曲度X 线的变化情况能够为颈椎病研究与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人体颈椎生理曲度与颈枕高度存在着关联,并随着头颈部位的不同而产生变异。
要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或防止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加重,除了临床治疗手段外,选择合适的颈椎小圆枕让变直的颈椎恢复和改善在某种意义上更重要。
温馨提醒:颈椎药性小圆枕每次使用最好不要超过15-20分钟,每天早晚2次,把小圆忱放在第四颈椎突出的位置,就可以恢复变直的颈椎,过多无益。也可以在平躺时慢慢左右摇晃头部,起到缓解颈部疲劳、紧张的肌肉组织作用。
4.颈部保暖
温度下降会引起颈部肌肉收缩,会拉得颈椎关节不是原来的平衡状态,肌肉里的血管也会被挤压变形,导致肌肉的供血不足。同时颈部的血管受凉也会收缩,造成肌肉血供不足,这也会导致颈椎病。
5.治疗方法
针对颈椎病带来的疼痛,在中医经筋理论指导下的“筋针疗法“、“长圆针疗法”,已经让许许多多的经筋疼痛病人重新享受了美好幸福的生活,这是上天给每个人的权利,您也是其中的一员。保持生命活力,让疼痛不在,让生活更美。
参考文献:[1]徐红飞. 电针“心俞”和“内关”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组织损伤程度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
专 家 介 绍
管宏钟: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 医学硕士 教授 主任医师。师从薛立功教授系统学习经筋理论及“长圆针疗法”。
擅长:颈椎病、腰椎病、膝痛病、肩周炎、网球肘、足跟痛等经筋痹痛病。
社会任职:
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首届副主任委员(国家级)
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级教改实验班校外导师
国家级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项目主讲人
学术科研:
主持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 7项;主编参编《中国经筋学》《针灸学笔记图解》;主编经筋学会2009及2010年会论文集,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
出诊情况:
深圳市中医院一门诊和二门诊医院公众号和健康160App提前预约;
周末急需面诊:13714294321或"深圳经筋"微信公众号留言。
如果认为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管主任预约信息及治疗须知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深圳经筋。
(引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