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回事吗?

管宏钟医生 发布于2019-08-23 15:40 阅读量9797

本文由管宏钟原创

“腰椎间盘突出“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后方突出到椎管内,这只是一种病理改变,或影像学表现。”腰椎间盘突出“是影像学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中有腰痛腿痛等症状,是临床诊断。仅凭影像学报告是不能直接作出临床诊断,如果患者不能分辨影像学和临床医学的差异,就会让大家迷惑不解,被片子吓到你自己。

2.jpg

据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调查统计,全球腰痛患者,1990年到2015年,比例增加了54%。在腰背痛流行病学调查统计中,在腰痛症病人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者约占总数的 37%。其中14~18岁青少年中9%出现椎间盘退变,45~54 岁为 22%。腰椎间盘突出症现象越来越年轻化,这些人多与长期久坐的白领、窝在沙发上一动不动的沙发土豆们、还有整天不离手机和弯腰驼背在书桌前的大、中、小学生们……的不良坐姿有关

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腰椎间盘突出症到底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等而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常见的腰腿痛病因。常见于L4-5、L5-S1,约占90%-96%。1934年Mixter和Barr首次将腰腿痛与椎间盘突出联系起来。

认识腰椎间盘突出症,先从解剖学角度来了解腰椎间盘

腰椎椎体结构

14d4e18a359bf2e1293f96976bcb418.png

人体的脊柱分为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腰椎有五个椎体,依靠椎间盘、关节突、前后纵韧带、黄韧带、棘上、棘间韧带、横突韧带等连接。骶脊肌、腰背肌、腹肌可增强稳定性。脊柱腰段为生理性前凸,骶段为生理性后凸,具有缓冲作用,直立时各种应力集中于腰骶段,易引起急慢性劳累、损伤和退行性改变。你看动物几乎不发生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是直立行走后出现的三种疾病之一。

腰椎间盘结构

a6ecfa11eb8ec429c89c300e451bec6.png

人体腰部每个椎体间各有一个椎间盘像一个软垫片,可以分散上部的压力。当身体前后左右活动时,椎间盘会产生微小的活动。椎间盘周围有窦椎神经,含痛觉纤维,在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时,刺激到神经引发腰背疼痛。正常的椎间盘比较厚,变性后的椎间盘比较薄,关节突关节也出现变形。腰椎间盘变形导致的疼痛称为腰间盘症。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腰椎受到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受力等因素,导致腰椎间盘后侧纤维环部分破裂髓核从纤维环破裂处突出来压迫到后方或椎管内经。导致出现腰部疼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1、退行性变

随着年龄增长,纤维环和髓核水分逐渐减少,15岁以后即可出现。透明质酸、角化硫酸盐减少,软骨板囊性变,退变的椎间盘松弛、失去弹性易破裂。

2、劳累和损伤

慢性积累损伤是主要原因,反复弯腰、扭转最易引起腰椎间盘突出。急性严重损伤加重或诱发症状。

像长期久坐不动、重体力劳动的人,腰背肌肉过度受力、劳损,导致椎间盘和脊椎两边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引发腰背肌肉的充血、无菌性的炎症反应、纤维化和粘连,出现慢性腰肌劳损。腰肌劳损表现为腰背部的僵硬、酸胀、疼痛,或俯仰转身困难。而且腰痛症状反复、范围加大、持续时间延长、程度加重。严重时,不能长时间站立。这些症状站立、劳动后加重、活动后有所减轻等特点。这时就要考虑是腰间盘突出症。

3、腰椎生物力学角度:假如站位时椎间盘压力为100%,坐位时则为150%,站立前屈为210%,坐位前屈为270%。故久坐及前屈负重者易患椎间盘突出症。

f5a51b3a746d1d6569381cdb56c1e07.jpg

4、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吹空调和风扇,身体腰背部受凉也会诱发腰肌劳损。受凉时加重、加热、保暖后就会减轻。

除上述原因之外,腰间盘突出症需要肾病、妇科疾病、普通外科等疾病鉴别诊断,排除急性期腰扭伤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闪了腰、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受外力导致的腰痛、腰椎肿瘤、结石、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病症。

影像学上的腰间盘突出有哪几种类型

937711465d99d26e341728d91781439.png

膨隆型、突出型、脱出游离型、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1、按突出程度分型

5472efeab1316f2c756bf2ba8e16f8e.png

2、按突出方向分型

f4c2799f85413c6d6a4d8a6eaf58ba9.png

后正中突出

de8969d07c7cb8be2d5d37ada3ea322.jpg

极外侧突出

be0b785bf7e3b40dc701e4d706457df.png

侧外方突出

ba25e96abe4283c7505d2c67135b11d.png

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症状

常见于20-50岁,男女比例4-6:1,多为弯腰劳动、活动或长期久坐,常见的首次发病是半弯腰持重物或突然扭腰过程中。

症状

1、腰痛:最先出现,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的感应痛。

2、神经根性痛: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足背放射。喷嚏、咳嗽时加重。早期痛觉过敏,以后感觉迟钝。

3、马尾神经受压: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坐骨神经痛病因:化学性刺激及自身免疫反应使神经根发生炎症;髓核压迫或牵张;受压的神经根缺血。

体征

1、腰椎侧弯、前凸变小或消失:为减轻疼痛的代偿畸形。

2、腰部活动受限:前屈最明显。

3、压痛及骶棘肌痉挛

4、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5、感觉异常:定位意义。

6、肌力下降

7、反射异常

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体位:伸腰屈髋屈膝

辅助检查

1、X线平片:根据脊柱屈度、椎间隙等变化,可间接推断椎间盘突出。

2、CT造影:准确率80%,神经根显示不良。

3、CT和MRI:具有确诊价值。

4、B超:简便、图像不清,较少使用。

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X线片上相应神经节段有椎间盘退行性表现,可做出初步诊断。

脊髓造影、CT、MRI、椎间盘造影等方法,能准确地作出病变间隙、突出方向、突出物大小、神经受压情况及主要引起症状部位的诊断,但不能仅依据CT、MRI而诊断。

得了腰间盘突出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我们人体的腰椎间盘就相当于一个活动的轴,在向前弯腰、向后仰面、左右转动、侧身转动时,若有一个椎间盘出现问题不能正常工作,其他的椎间盘就会来帮助它工作。同时椎间盘还是个很重要的连接结构,正常椎体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在受力损伤和劳累、退行性改变(老化)后,就会引发椎间盘不牢固,椎体之间产生错动,还会有骨头和肌肉等帮助腰椎完成日常的活动。所以,在临床诊断时要用辨证的思维多方面因素考虑问题,根据病人的疾病病情变化做出合理、正确的决定。

得了腰间盘突出症90%以上的病例不需要手术治疗,采用非手术的治疗方法也可以缓解症状。原因是,神经受压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组织进入椎管造成的,椎管内的神经根非常细,即便是腰椎间盘突出程度20-30%也不一定直接压迫到神经。当然,碰巧压迫到神经引发腰腿疼痛,采取一些物理措施(康复、简单运动)就可以让症状缓缓或消失。

另外一种情况,也就是10%腰突症状病人是否需要微创及手术治疗,要看疾病的严重程度,而不是看年龄。做不做手术的指征,无论是微创还是切开手术,都是一样:引起足下垂或者马尾神经损伤(大小便困难)就需要手术治疗。保守六个星期无效的严重腰腿痛、麻,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长期在临床的实践中,手术治疗是否有效,还要经过多年的时间来检验,因此要谨慎

腰间盘突出症的常用保守治疗和预防方法

1、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是卧床(硬床)休息:我们前面提到过腰在静躺时受力最小,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躺在床上、窝在沙发上就是休息,其实是四肢在休息。睡硬板床很关键。

☆其实,硬板床并不等于很硬的板床。脊柱的生理结构有 4 个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其中颈椎和腰椎的弯曲向前,而胸椎和骶椎的弯曲向后。若是床过硬,无法保持脊柱正常的曲度,就会导致靠肩部、臀部的几个点来支撑整个身体,腰部悬空,肌肉紧张,身体不能松。有个简单的选择床垫的好方法,床垫通常会有两面,一面软一面硬,使用较硬的那一面,通常就比较适合了。床的硬度是否合适,也可以徒手来判断:平躺在床上,把双手压在腰部下面,如果双手有被压紧且不容易抽出的感觉,就说明硬度合适 了。通常来说,身体的感觉最为真实。睡在软硬度合 适的床铺上面,不管使用哪种睡姿,脊椎都可以平直舒展。

症状严重的病人,绝对卧床休息3~5天不能下地,适当休息2~4周(可以下地活动,腰痛时就要量力而行),多数症状可以缓解。

症状比较轻的病人,要注意姿势、多活动,不一定要卧床。

2、其它保守治疗方法:理疗、针灸、拔罐、长圆针疗法等也可以有效缓解劳累、肌肉痉挛。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受到劳累、损伤所致,而且劳累、损伤又是加速退变的重要因素,长期久坐、弯腰的病人、治疗后尤应注意工作姿势,腰背肌锻炼,避免腰部损伤,注意腰腿部保暖。


出诊情况:

深圳市中医院一门诊和二门诊医院公众号和健康160App提前预约;

周末急需面诊:13714294321或"深圳经筋"微信公众号留言。

如果认为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管主任预约信息及治疗须知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深圳经筋。

b6f924120cb9e2ba19a13edaf8677fa.png

(引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