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阻生智齿是许多人的“心头大患”,不仅容易引发感染、还可能引起肿瘤。而拔除这类牙齿时,医生通常会缝合伤口,这让不少人感到疑惑:“不就是拔颗牙吗?为什么还要缝针?”今天我们就来揭秘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阻生智齿的特殊性:为什么拔除更复杂?
阻生智齿通常“卡”在颌骨或牙龈中,可能横着长、倒着长,甚至完全埋在骨头里。
为了取出它,医生往往需要切开牙龈、去除部分骨头,甚至将牙齿切割成小块分次取出。这种手术创口较大,术后容易出血,且暴露的伤口更容易感染。
二、缝线的四大关键作用
1. 控制出血,加速止血
拔牙后,开放的创口可能持续渗血。缝合能将两侧牙龈组织拉紧贴合,压迫血管末端,减少出血量。尤其是阻生智齿周围血供丰富,缝合是预防术后出血的关键步骤。
2. 封闭创口,降低感染风险
口腔是充满细菌的环境,敞开的伤口容易成为细菌的“入口”。缝合后,牙龈组织紧密闭合,形成物理屏障,减少食物残渣和细菌侵入深层组织的风险。
3. 促进愈合,减少“干槽症”
干槽症(拔牙后骨面暴露引发的剧痛)是阻生智齿拔除后的常见并发症。缝合能将牙龈覆盖在骨创表面,帮助血凝块稳定形成,为组织再生提供保护。
4. 缩小创面,加速恢复
通过缝合对齐牙龈边缘,伤口愈合时无需从底部“爬坡式”生长,能更快闭合,缩短恢复时间(通常从2-3周缩短至1-2周)。
三、哪些情况必须缝线?
复杂阻生齿:完全骨埋伏、横向阻生或靠近神经的智齿,手术创伤大。
创口较深:术后留下较大空腔,需缝合减少死腔。
出血倾向明显:患者凝血功能较差时,缝合是必要保护措施。
预防性缝合:即使创口较小,医生也可能缝1-2针以防万一。
四、缝线材质:可吸收线 VS 不可吸收线
可吸收线:由胶原蛋白或合成材料制成,1-2周内逐渐被人体吸收,无需拆线。适合对拆线恐惧的患者。
不可吸收线(如丝线):需术后7-10天拆除,稳定性更强,便于医生观察愈合情况。
五、关于缝线的常见疑问
1. 拆线疼吗?
拆线过程通常仅有轻微拉扯感,几乎无痛。
2. 缝线会留疤吗?
口腔黏膜再生能力强,缝线处一般不会留疤。
3. 所有人拔阻生齿都要缝吗?
少数位置较浅的阻生齿(如部分垂直阻生)可能无需缝合,需医生评估。
结语
缝线看似是拔牙的“附加步骤”,实则是现代牙科保护患者的重要措施。理解其原理后,患者可以更从容地配合术后护理,减少并发症风险。如果您的阻生智齿需要手术,不妨提前与医生沟通缝合方案,做到心中有数,轻松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