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以为只是“吃辣椒、上火”或“痔疮”?小心,那撕心裂肺的便后疼痛,可能是肛裂在作祟!
什么是肛裂?
简单说,就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全层纵向裂开形成的小溃疡。想象一下嘴唇干裂出血,发生在“菊花”部位,就是类似原理。位置多在后正中线(6点钟方向),少数在前正中线(12点)。
核心病因与机制 (划重点!):
机械性损伤 (主因):
便秘/排便费力: 硬便通过时过度撑开、撕裂肛管皮肤。有些自觉大便较软,但是头端干硬也会引起撕裂。
腹泻: 频繁排便、稀便刺激肛管皮肤。
肛管高压学说:
肛管损伤疼痛 ➡内括约肌痉挛 ➡ 肛管静息压异常升高 ➡ 局部血供减少 ➡ 裂口缺血、难以愈合 ➡ 形成慢性肛裂。这是疼痛剧烈和迁延不愈的关键机制!
局部感染: 裂口继发感染加重炎症和疼痛。
典型症状:
疼痛: 排便出来一瞬间剧烈的撕裂痛、刀割样痛,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是最突出症状,患者常因恐惧排便导致便秘加重,恶性循环。
便鲜血: 量少,鲜红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纸,与粪便不混合 (区别于上消化道出血)。
肛周瘙痒/分泌物: 裂口分泌物刺激所致。
急性慢性:
急性肛裂: 病程短(<6周),裂口新鲜、边缘整齐、基底浅红,无并发症。积极治疗效果好。
慢性肛裂: 病程长(>6周),裂口深、边缘增厚纤维化(哨兵痔)、基底灰白、肛乳头肥大。常伴肛裂三联征 (裂口+哨兵痔+肥大肛乳头)。内括约肌痉挛是慢性化的核心。
慢性复杂肛裂(肛裂五联征):肛裂三联征+皮下瘘管+肛隐窝炎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需手术治疗。
规范治疗策略 (循证医学角度):
首要目标: 缓解疼痛、打破恶性循环、促进愈合、预防复发。
基础治疗 (基石):
软化粪便+规律排便: 高纤维饮食、充足饮水、必要时使用容积性泻剂(如乳果糖、聚乙二醇)。
中药/温水 坐浴: 每日2次,每次15分钟,缓解括约肌痉挛、促进血循环、清洁。
药物治疗:
针对括约肌痉挛:局部应用硝酸甘油软膏 (0.2%-0.4%): 一线选择,通过释放NO松弛内括约肌,改善局部血供。可能有头痛副作用。
消炎药膏: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多粘菌素B乳膏等
中成药痔疮膏、痔疮栓:消炎消肿止痛,润滑干结大便功效
手术治疗 (适用于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肛裂):
内括约肌侧方部分切断术: 金标准术式,有效降低肛管压力,愈合率高。需权衡潜在失禁风险(极低,由经验丰富医生操作)。
肛裂切除术:局部慢性炎症组织切除。
❗ 重要提醒:
勿轻视! 排便疼痛、大便带血需及时就医!
早期发现治疗可以极大避免手术!
预防复发关键: 维持软便!维持软便!维持软便! 长期坚持高纤维饮食和良好排便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