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怎样预防宫颈癌?
绝大部分宫颈癌的元凶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但是感染HPV≠离宫颈癌很近。感染和病变是两码事。80%的女性一生中都可能感染HPV,这在人群中很普遍,但是真正病变则是少数现象。
第一级预防当然是尽早接种HPV疫苗啦,且没有性生活前接种效果最好。而最好的发现宫颈病变方法就是定期去医院进行宫颈癌筛查。和其他癌症不同,大部分宫颈癌的发展都有迹可寻,定期的筛查就能及早发现苗头,将病变“扼杀”在癌症发生之前。
2、如果感染HPV病毒怎么办呢?
目前,国际上也并没有治疗HPV感染的特效药,大多数女性都能靠自身免疫力清除掉HPV。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当锻炼、规律作息、戒烟限酒”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是清除HPV的关键因素。还有一点很重要,避免多个性伴侣,同房全程使用安全套。因为安全套可以尽可能地隔离病毒,避免交叉感染,增加机体清除病毒的机会。
3、如果发生病变又怎么办呢?
对于“低级别”病变,建议保持半年一次的随访,如果持续两年还不消退,就要遵医嘱进行治疗。对于“高级别”病变,则首选宫颈锥切术。
在宫颈的众多病变中,最严重的就是宫颈癌。再次提醒,即便是已经接种过HPV疫苗,也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包括细胞学筛查(TCT/LCT)和HPV检测,尤其是有性生活3年以上的女性。
4、健康人群如何进行宫颈癌筛查?
1、<25岁:
无需常规筛查,可以进行HPV疫苗接种和有保护性的性行为来预防。
2、25-65岁:
国外指南推荐首选:每5年1次进行细胞学和HPV联合筛查;次选:每3年1次,单独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目前我国HPV疫苗接种普及率不高,结合我国宫颈癌发病特点,目前常用的是每1-2年HPV和细胞学联合筛查策略。
3、>65岁:
对于此前筛查结果为明确阴性和无CIN2或更高级别病变,65岁后停止筛查;既往有CIN2、CIN3或原位腺癌病史的女性,应在病变自然消退或临床治疗后持续筛查25年。
但是,存在HPV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性生活过早,不洁性生活史(多个性伴侣等),性传播疾病病史(HIV感染等),多孕多产,免疫抑制状态者等属于高危人群,需要更密切的随访复查,适当增加筛查频率。
5、出现这些情况,警惕宫颈癌
无论是否定期筛查宫颈癌,当出现下列情况或症状时,需警惕并及时就医:
1、不规则阴道出血,如接触性出血(同房出血、妇科检查后出血)、非经期出血,绝经后出血。其中接触性出血较常见。
2、阴道分泌物异常,如白带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白带,米泔状或有腥臭味阴道排液。
3、晚期可有继发症状,如尿频尿急,输尿管梗阻、肾积水、尿毒症,便秘,下肢肿痛,甚至出现贫血、消瘦等全身衰竭症状。
当然,大家也不必过于焦虑,一一对号入座,其他良性疾病也会有这些症状,比如宫颈炎也可能出现同房出血的现象,留心身体的变化,是为了及早就医,及时发现异常。
6、打HPV疫苗就万事大吉吗?
对于能引起宫颈癌、阴道癌和生殖器疣的HPV感染,疫苗均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但HPV疫苗也并非十全十美,目前获批的3款疫苗:
2价预防16/18型病毒,4价预防6/11/16/18型病毒,9价预防6/11/16/18/31/33/45/52/58型。
3款疫苗均没有全覆盖所有类型的HPV,一些接种者仍可发生HPV感染,另外有部分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无关。所以,即使接种过HPV疫苗,可降低患宫颈癌的几率,但不能提供完全保护,仍要参照上面的标准进行常规筛查。
7、子宫都切了,还需要查HPV吗?
答案是肯定的。若既往存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后仍要定期筛查。因为HPV感染后会引起阴道、外阴等病变,所以术后仍需定期进行HPV联合细胞学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