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减忧!

黄智勇医生 发布于2023-01-07 14:46 阅读量2313

本文转载自血管外科黄智勇

近日,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黄智勇主任团队完成了一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李奶奶今年86岁,有多年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因左足出现大面积溃烂、足趾发黑,前往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就诊,初步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李奶奶的病情十分严重,足部已发展到坏疽,下一步将面临足趾脱落和截肢的风险。如此严重的病情是怎么发展而来的呢?李奶奶6个月前发觉下肢出现异常,从走路时小腿无力、肌肉疼痛、酸胀,逐渐发展到下肢重度发凉、麻木,最后足部出现溃烂、足趾发黑。

黄智勇主任介绍到,这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典型的临床表现,该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与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有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动脉血管出现狭窄或闭塞,导致病变肢体远端供血不足,出现缺血及坏死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溃疡及坏疽,如治疗不及时可能面临截肢甚至死亡的危险。近年来,该病有高发生率及高致残率。

面对李奶奶如此危重的病情,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立即联合介入室、创伤骨科进行会诊。在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李奶奶的病情进行具体分析后,黄智勇主任建议选择血管腔内介入手术,为患者进行左下肢动脉造影+球囊扩张术

目前,血管腔内介入手术已成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方法,主要包含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植入术两种术式,该手术为微创手术,具有不损伤血管周围组织、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局部麻醉就能完成,通过穿刺动脉,运送特定治疗器械至需要治疗的靶血管部位,进行扩张血管等医疗操作,开通狭窄或闭塞后重建血运,疗效确切,改善病症。

血管外科黄智勇主任团队在介入室、创伤骨科的协助下,为患者进行了血管腔内介入手术。为患者进行足部溃疡清创术后,因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逆行开口均为硬化斑块,故未逆行开通。术中克服困难顺行开通闭塞段,使用球囊扩张腓动脉重度狭窄。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患者患侧皮温明显转暖,左下肢缺血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深受患者满意。

黄智勇主任提醒,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老年人要警惕下肢疼、麻、凉、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尤其是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是目前国际上推荐的首选治疗方式,疗效确切,且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对老年及基本情况欠佳患者也可进行,能有效降低截肢率、病死率,提高临床患者的治愈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心理及经济负担。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