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老红军“拆弹”,黄智勇团队成功实施一例巨大腹主动脉瘤手术

黄智勇医生 发布于2021-04-28 22:51 阅读量6979

本文转载自血管外科黄智勇

专家简介:黄智勇,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在周围血管疾病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可行胸腹主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术、人工血管置换术;动脉瘤及动脉闭塞病(内脏动脉、锁骨下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的开放手术及微创介入治疗,动脉置管溶栓、取栓治疗,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外科手术微创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的植入取出,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微创治疗,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瘘的建立及使用维护。

近日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收治了一名92岁老红军,该患者因无明显原因出现黑便14小时后,被家人紧急送往罗湖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经初步检查,患者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腹部彩超及主动脉CTA结果示:腹主动脉瘤,最大直径约7.1cm。如图一,经血管外科会诊后转入血管外科病房。


图一

治疗经过

• 入院后,经医生询问病史发现,患者既往有慢阻肺近20年,高血压病史多年,未系统诊治;腹主动脉瘤病史8年,由于年岁大,基础疾病较多,外院未给予对应手术治疗;发现内痔20余天,未系统诊治。

• 血管外科黄智勇主任高度重视,邀请院内多科会诊,评估患者情况。因瘤体过大,患者躁动,有瘤体破裂的风险,给予控制血压、心率,同时配合降脂、镇静、纠正贫血、补钾等对症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择期手术治疗。

• 几天后,患者血压、脉搏、心率等各项生命监测指标控制良好,病情趋于稳定。黄智勇主任与团队讨论后,决定行微创介入手术,拆除患者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 因患者既往存在慢阻肺病史,呼吸功能较差,请麻醉科会诊后于4月12日在基础麻醉下行主动脉造影+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 由于患者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危重、年岁较高、配合度低,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了极大困难,在手术过程中,手术护士全程陪老人家讲话,分散其注意力。医生在操作过程中也配合老人家说话,消除患者顾虑。

•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稳健的技术功底,不到2小时,手术顺利完成,即刻复查造影显示覆膜支架准确到位,腹主动脉瘤被完全修复。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已出院。

据黄智勇介绍,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的瘤样扩张,并非真正肿瘤。腹主动脉瘤被称为“不定时炸弹”,最大的危害是膨大到一定程度会突发破裂大出血而致人猝死。

传统开放手术行人工血管置换,手术创伤很大。目前主流手术已经从常规开放手术发展成为腔内隔绝术,也就是常说的“介入微创”手术。

腔内隔绝术通过股动脉穿刺,运用导丝导管技术将覆膜支架运送到瘤体位置,然后进行释放铆定,使血液经支架内流动,从而将瘤腔隔绝,避免瘤体破裂,达到治愈的目的。

拓展阅读: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是主动脉在腹部的延续,是腹腔最粗的动脉,主要负责腹腔内器官和下肢的血液供应。当腹主动脉某段发生扩张,直径超过正常腹主动脉直径的1.5倍以上时,即称为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因血管壁退化变性而导致的动脉扩张性疾病,病因复杂,与衰老、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家族史等因素均有关,多见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的老年男性。

腹主动脉瘤早期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往往是做其它疾病检查时无意发现,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如瘤体增大较快或直径>5cm,腹主动脉瘤破裂风险高、危害大,必须及时处理。

最后,专家提醒,由于腹主动脉瘤发病隐匿,小瘤子时一般无感觉,但腹主动脉瘤形成后会逐渐增大,最后破裂出血,危及生命。建议高危人群,每年应定期进行血管筛查,以便尽早发现、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