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孕的每一天都充满着幸福,但也有不少风险。产妇无论在孕期还是产后月子期间,适当的运动不可少,如果长期卧床,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栓子脱离引起肺栓塞,更是有生命危险!
1、什么是深静脉血栓?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正常的流动,不容易凝结成块。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所致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于下肢和骨盆深静脉。
单侧下肢肿胀、疼痛,局部深处触痛,足背屈性疼痛,这可能是血栓的迹象,最常见的疼痛部位在小腿、大腿和膝盖内侧。
一旦栓子脱落,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猝死等肺动脉栓塞的表现,是产科最严重的的并发症之一。
2、为什么孕产妇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
(1)血液高凝状态:孕产妇雌激素水平升高,诱导肝脏合成相关凝血因子,形成血液的高凝状态,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可以有效止血,防止分娩过程中失血过多。但同时也增加血栓形成和栓塞的风险。
(2)血流异常:怀孕期间子宫变大压迫髂静脉,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活动减少、久坐久卧,使下肢血流缓慢,这些都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3)产后血栓:分娩过程中,婴儿压迫骨盆的静脉,造成血管损伤和痉挛;剖宫产麻醉剂可以导致静脉平滑肌松弛;术后镇痛泵的使用和长时间卧床又使肌肉处于长期松弛状态,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分娩后(6周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3、静脉血栓的高危孕妇?
如果孕妈妈有以下情况,需保持警惕,采取措施预防血栓。
(1)年龄和习惯:高龄(>35岁的孕妇)、肥胖、吸烟等。
(2)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管疾病、卵巢过渡刺激综合征、血栓史、静脉曲张等。
(3)其他:多胎妊娠、试管婴儿、产前出血、卧床≥3天、感染(肺炎、产后伤口感染)等。
4、孕产妇深静脉血栓怎么办?
对于孕产妇深静脉血栓,首选方案是抗凝治疗,可以预防血栓进展,促进血栓再通。抗凝方法包括肝素静脉注射、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以及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等。
华法林是治疗血栓最常用的抗凝药物,但因其能透过胎盘屏障,易导致自发性流产、先天性心脏病、生长发育迟缓以及胎儿华法林综合征,故妊娠期抗凝治疗不能使用华法林。
低分子量肝素是孕产妇血栓患者首选治疗药物,低分子肝素可更方便地给药,并且不需要行实验室凝血监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药物不透过胎盘,避免了华法林的致畸风险。
此外,链激酶、尿激酶等溶栓治疗虽然可以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恢复深静脉通畅,但溶栓治疗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应慎重使用。该方法主要用于大块肺栓塞和血流动力学严重受损的妊娠血栓患者,挽救生命的作用。
5、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能不能放滤网?
滤网即下腔静脉滤器,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需要在放射线透视指导下进行,而放射线对胎儿发育有致畸可能,对于希望保胎的孕妇不建议放滤网。滤器仅用于有抗凝治疗禁忌证或尽管已给予充分抗凝治疗但仍有再发肺栓塞的妊娠患者。
6、孕产妇怎样预防血栓?
1、饮食:清淡高膳食纤维、高热量、低盐低脂,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
2、运动,应经常变换体位,适当运动,踝关节背屈锻炼,促使下肢静脉回流。如果患有下肢静脉曲张,增加腿部活动,减少负重,避免久站久坐,改善血液循环。
3、穿弹力袜。对有下肢静脉曲张和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孕妈,可以用弹力袜来预防。
4、卧床后抬高下肢,可以促进静脉回流,使得静脉壁的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使得肿胀快速减轻。
5、预防产后深静脉血栓:高龄、吸烟、长期卧床、肥胖等都是高危因素。根据风险分级采取多活动、早下床、低分子肝素预防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