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孩子黑脖子到底是什么梗

廖镜波医生 发布于2024-09-10 23:26 阅读量933

本文由廖镜波原创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廖医生,我想跟大家分享近期接诊的有关青少年肥胖几个病例。

     最近呀有几位家长带着他们的小孩来到内分泌门诊来看病,这些小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体型比较肥胖,同时体征上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颈后部有色素沉着,有些家长觉得很闹心,为什么这些看起来有点脏脏的色素沉着总也洗不干净,其实也不是小孩子不爱干净,而是一种良性的皮肤病变,这种看起来像天鹅绒色素沉着皮肤改变我们医学上称之为黑棘皮病,有这些特征的孩子我们也俗称为“胖孩子黑脖子”

黑棘皮症


      那这些黑棘皮跟肥胖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黑棘皮病与青少年肥胖密切相关,是青少年肥胖患者中的一种常见皮肤表现。有研究显示黑棘皮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7%,而在肥胖人群中的发病率为74%,所以说黑棘皮病在青少年肥胖人群中的发病率高。

      我们知道有些肥胖是单纯性肥胖,我们称之为健康的胖子,但是有些肥胖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突发性肥胖、单基因肥胖 、内分泌失调、药物、心理和精神疾病。那带有黑棘皮的肥胖小孩是不是健康的胖子呢,别着急,听我细细说来。其实这些良性黑棘皮病实质上是一种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的皮肤特征性改变。有学者认为黑棘皮病可以作为判断肥胖儿童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有效临床指标,在长大后有可能会出现糖代谢的异常甚至进展到糖尿病。所以说自己有胖孩子黑脖子孩子的家长们可要注意了。

     家长们也许纳闷,孩子们小时候也都没有这种黑棘皮啊,为什么长大后就出现这种皮肤改变呢,这主要啊与儿童青少年成长当中的饮食环境也是有相关性的。因为小时候过多的热量摄入导致了肥胖,肥胖又导致出现的黑棘皮的发生。


     那肥胖与黑棘皮病之间到底有怎样关系或者说两者之间有怎样的的发病机制呢?



01

高胰岛素血症:肥胖者体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黑棘皮病与肥胖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因此,胰岛素抵抗可能参与黑棘皮病的发生及发展。胰岛素抵抗可引起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而血浆高浓度胰岛素可通过直接及间接途径促进皮肤内成纤维细胞及角化蛋白细胞的生长与增殖,从而促进黑棘皮病的发生。


02

肪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的储存器官,也是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研究发现,脂肪组织特别是腹内脂肪组织能分泌大量的脂肪细胞因子,包括脂联素及瘦素等,与体内能量代谢及肥胖相关性疾病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合并黑棘皮病的青少年肥胖患者其腹部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单纯肥胖者。因此,在青少年肥胖者中黑棘皮病的发生可能与脂肪组织分泌过多的细胞因子相关。有研究表明瘦素可通过直接作用于角质细胞表面受素受体,促进细胞增殖进而促进黑棘皮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通过促进肿瘤坏死因子a表达间接促进黑棘皮病的发生。


03

其他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往往伴随着黑棘皮病,表明黑棘皮病的发生可能与基因突变及基因多态性相关,这种相关性在青少年肥胖患者体内也可能存在。


    总而言之:关于青少年患者发生黑棘皮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尚不清楚,可能与患者体内严重的高胰岛素血症、炎性反应状态、脂肪细胞因子水平及某些基因多态性相关。

    


黑棘皮怎么治疗呢?
   对于肥胖合并黑棘皮病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减轻体重,改善体内的高胰岛素状态,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延缓黑棘皮病的发生及发展。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是青少年肥胖合并黑棘皮病患者治疗的基石。通过饮食控制、增加体育锻炼可减轻体重,减少体脂含量,改善体内胰岛素抵抗状态及炎性反应状态,但是这一点往往是最难做到的地方,家长们可是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清晰、科学的方法才能起到减重事半功倍效果哦。另外通过药物治疗减轻患者体重,也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二甲双胍及胰岛素增敏剂。有研究者对肥胖合并黑棘皮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后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黑棘皮病评分明显降低,这都认为药物治疗是有效的。

   

    好了,各位家长们,现在大家对胖孩子为什么会有黑脖子有初步的认识了吧,如果你家自己有这样的小孩,可不能责怪他们哦,赶紧带他们来专科进一步检查吧。让我们一起关注青少年的肥胖,对肥胖进行早期的干预和预防,让他们有一个更健康的体魄迎接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注:本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使用,不代表推荐立场,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公益传播。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