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肾性骨病?

杨洪杰医生 发布于2021-07-22 20:44 阅读量7171

本文由杨洪杰原创

  “肾性骨病”指慢性肾衰中出现的骨病,也称为“肾性骨营养不良症”,“尿毒症骨病”。

     1.发病机制

     骨形成和钙化需要正常钙、磷代谢和维生素D水平。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过高则使骨代谢中破骨过程亢进。铝在骨骼中阻碍骨形成和钙化。

     2.临床表现:常见的有骨痛、关节不适和皮肤瘙痒;当有转移性钙化如钙沉积在关节周围可出现关节的炎症、疼痛及僵硬。

     3.治疗措施:

       积极控制高血磷:高血磷是引起及加重甲状腺功能抗进的重要原因,纠正高血磷是VD治疗的前提,高血磷是引起异位钙化的重要因素。高血磷是CKD心血管并发症与死亡率上升的危险因子。

   (1)一般治疗

     控制磷的摄入:每日800—1000mg

     高磷食物:肉类、奶制品、果仁

     低磷的食物:水果、、蔬菜

   (2)药物治疗——磷结合剂

     含钙制剂:碳酸钙、醋酸钙(餐前或餐中服用),低蛋白饮食,必须氨基酸促进血磷进入细胞,酮酸抑制蛋白分解,从而抑制细胞内的磷释放,降低血磷。

   新型磷结合剂——碳酸镧

   (3)其他降磷措施:增加透析的次数,调整透析方式。

    4. 总结:做好宣教;作好评估,加强随访,规范治疗。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