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骨质疏松的治疗除了调整生活方式,及时补充骨健康基本补充剂(维生素D和钙剂)之外,还需要根据情况采取一定的药物干预。目前,临床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因作用机制不同,主要分为三大类:抑制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以及多重作用机制的药物。
其中抑制骨吸收药物种类较多,应用较广,但是使用副作用也多,其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减少骨丢失,增加骨量,预防骨折发生。在减少骨吸收的同时,抑制骨转换,对骨形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包括:
1. 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利塞膦酸钠等;
2. 降钙素类,如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它更适合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患者;
3. 雌激素类,如雌激素补充、雌孕激素补充(这种药物因副作用大,现已极少使用)
4.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用于女性患者,能降低雌激素受体阳性浸润性乳癌的发生率,不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危险。
不同于抑骨吸收的药物,促骨形成的药物可增强成骨细胞活性,促进新骨的形成,从而有效减少骨量流失,明显改善骨痛症状,减少骨折发生。目前临床上仅有的促进骨形成药物为特立帕肽PTH(1-34),它对于使用抗骨吸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以及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和绝经后妇女有更好的效果,另外它还可以缩短老年人骨折术后愈合时间,降低骨折风险。
人体的骨骼就像银行,要提升“骨银行”的储蓄量,仅靠节约支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增加收入。抗骨吸收药物一般抑制骨吸收为主,而并没有促骨形成的效果。而促骨形成的药物跟现有的抗骨吸收药物不同,能够真正为人体“骨银行”增加收入,有效提升患者的骨量。
罗湖区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脊柱骨科团队介绍
脊柱骨科目前共有床位53张,医护人员20名,其中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博士2名,硕士8名。陈晓东主任从事骨科20余年,师从著名骨肿瘤专家林建华教授,曾在上海长征医院、德国圣安娜医院进修学习脊柱外科,在他的带领下,脊柱外科以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作为研究方向,配置了Wolf、Storz、Spinendos等世界最先进的脊柱内镜系统,每年完成微创手术数百例。
脊柱骨科最大的特色是脊柱疾患的微创治疗,其中脊柱内镜微创技术涵盖的范围、难度及手术量在深圳市名列前茅、在广东省也有一定影响。我科目前已经运用脊柱内镜治疗:颈椎病、椎间盘源性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转移瘤的神经压迫、腰椎结核、胸椎黄韧带骨化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我科基本都是常规的7毫米小洞解决大问题。我科同时还开展的微创技术包括:颈椎前后路手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微创治疗,经皮椎弓根螺钉组合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等。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各种脊柱畸形的矫形手术;脊柱肿瘤(椎体原发肿瘤和转移瘤),四肢骨肿瘤也开展的比较多。用最小的创伤、最先进的技术,切实的为广大脊柱疾患病服务。
医院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仙桐路16号
地铁信息:深圳地铁2号线莲塘站A出口,上坡左转约600米处
公交信息:M468 M207公交车至“罗湖区中医院”站下
导航信息: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