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一位腰疼很久的30岁男性患者来门诊就诊,之前做了不少检查,但是每次检查都说腰椎是正常的,既没有腰椎间盘突出,也不是腰椎管狭窄,贴过不少止痛膏药和中药,但腰痛却不断加重,原来的健身计划基本废了,到后来连跑步都很困难,最后患者做了一个腰椎的核磁共振检查之后,确诊了这名男子是棘上、棘间韧带损伤。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这是一个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的示意图:
人的项背部和腰部正中,可以摸到一个个坚硬的骨突。夏天,瘦一些的人脱去上衣,弯下腰,从背后便可以看出它们在皮下的轮廓。它们从上到下,排成一条直线,有的人形象地将它们称为“算盘珠子”。“算盘珠子”的医学名称叫棘突,是椎骨的一部分。椎骨是人体“大梁”脊柱的基本“构件”。它们通过椎间盘、关节以及韧带连接在一起,形成人体的中轴,支撑着绝大部分体重,并能做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等动作。棘突之间以两层韧带相连,靠近皮肤的一层叫棘上韧带,又薄又狭又长,位于棘突的尖端,从颈椎一直连到第三、四腰椎。在此韧带的深部,较厚的一层叫棘间韧带,从相邻的上一棘突连到下一棘突,由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构成,其中有感受痛觉的神经纤维末梢分布。两层韧带交织在一起,有相当弹性,又十分坚强,适应脊柱既要稳固又要灵活的要求。除了连接椎骨外,还从后方限制脊柱,防止过度向前弯曲。
脊柱的主要活动节段在颈段和腰段,当人体尽力向前弯腰时,腰部的活动度最大,此时韧带受到的牵拉力量也很大。超过一定限度,或在此体位受到突然打击,韧带便可能发生损伤、断裂,发生局部无菌性炎症。个别病人还可在此基础上发生坏死或钙化。病变后,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即引起腰痛症状。长期弯腰工作的病人,虽然腰背部受到的牵拉力量并不大,但两韧带长期受到牵拉,日积月累,加之肌肉缺乏活动和锻炼,较为薄弱,在不知不觉之间反复受到轻伤。若未能及时恢复,时间久了,也可能引起症状。
怎样预防和治疗?
一旦诊断为棘上、棘间韧带损伤,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弯腰的动作,让韧带充分放松,必要时,可通过腰围制动。 棘间韧带损伤不算严重病症,但也不能不予重视。伤后24小时内,局部可用冰袋或冷毛巾做冷敷,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24小时以后,局部可用热水袋或热水毛巾做热敷,促进积液和炎症等的吸收,减轻症状。急性期应注意卧床休息,局部选贴跌打伤痛膏等外用。也可以做理疗、按摩、针灸。如无禁忌,可采用小针刀疗+局部封闭疗法,用适量氢化泼尼松或地塞米松加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注射到病变的部位。一次或数次后,能收到比较明显的效果。韧带完全生长愈合需要1个月的时间,因此应该配戴腰围,限制弯腰活动,至少1个月。
棘上、棘间韧带损伤的预防最主要的是不要长期保持弯腰的姿态,尤其是在坐姿的情况下,如果在坐姿情况下总是不由自主塌腰,那么多半是由于腰背部肌肉太弱造成的,可以适当加强腰肌的力量。其次,无论坐或站,一定要经常变换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