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
三
月
冬三月对应的时间为11月7日至次年2月3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六个节气。《黄帝内经》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冬季气候寒冷,草木凋零,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季节正是人体养藏的最好时刻。我们应当注意保护阳气,养精蓄锐,做到早睡晚起,以待日光。冬气与肾相通,所以冬季要好好养肾护肾,培好身体之根本,来年方可根深叶茂,身强体健。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然而,很多人却辜负了冬三月“收藏”休养的好时光,黑白颠倒,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伤及肾脏,落下失眠毛病。失眠与肾虚不足有关,慢性失眠患者身体耗伤,肾元亏虚,特别是年老、体弱之长期失眠患者,肾虚症状更为突出。因此,慢性失眠与肾虚失调有较大的相关性,概括其病机主要有“肾阴不足,心肾不交;肾阳不足,虚阳上浮;精血不足,神不守舍”。
一、
睡眠调养
二、
饮食调养
冬季进补应以补肾为主。补肾当分阴阳,因肾阳不足失眠,饮食以温补肾阳为主,如羊肉、鸡肉、海参、虾、韭菜等;因肾阴虚失眠,饮食以滋补肾阴为主,如甲鱼、枸杞、黑芝麻、黑木耳等。
三、
药膳调养
(1)补肾阳类:
(2)滋肾阴类:
用于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济,心火不得制约,心肾不交而失眠的患者。表现为心烦失眠,盗汗,多梦,腰膝酸软,咽干少津等。药膳原料有地黄、枸杞子、干贝、淡菜、女贞子、甲鱼、墨鱼、海参、黑木耳等;药膳方有地黄枣仁粥、淡菜炖猪瘦肉、二子甲鱼汤等。
(3)肾精不足类:
用于肾精亏虚,脑髓失养、阴阳不交而失眠的患者。表现为失眠健忘、遗精、耳鸣、发脱、牙齿松动、早衰等。药膳原料有山药、菟丝子、金樱子、覆盆子、益智仁、芡实、山茱萸、黑芝麻、灵芝等。药膳有清蒸山药、金樱子蜜膏、黑芝麻丸等。
②金樱子蜜膏:金樱子200克,蜂蜜200克,水煮金樱子2 次,合并滤液,浓缩至粘稠状,加入蜂蜜收膏,每次15克,日2 次,温水冲服,具有补肾益髓的作用。
③黑芝麻丸:用制熟的黑芝麻2份、菟丝子1份,加入蜂蜜,炼成大蜜丸,每次1 粒,每日2 次,具有补益肝肾、填精益髓、延衰老的作用。
四、运动调养
冬季严寒,寒主收引、闭塞、凝滞、疼痛,导致人体气血缓行,四肢末梢循环欠佳,手脚冰冷,甚则长冻疮,难以入睡。因此,冬季运动的关键在于调动气血流注全身,特别是四肢末梢,长跑是冬季最佳的运动之一,既能加快全身气血运行,以散寒邪;又可抒发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但冬季万物闭藏,运动应适量,以免过度损耗阳气,导致阴阳失调而失眠。
五、音乐调养
当恐惧、害怕导致冬季夜不能寐时,可听《彩云追月》《空山鸟语》《良宵》《黄庭骄阳》等“宫调式”乐曲。宫音悠扬和谐,与脾相应,遵五行相克原理,加强脾思,以克肾恐。当恐惧导致肾不藏精、肾气不固时,可聆听羽调式乐曲,如《飞花点翠》《乌夜啼》《寒江残月》《春江花月夜》等。羽音五行属水,与肾相应,具有闭藏的作用,可加强肾纳气、藏精的功能;同时助肾水以制心火,且羽音柔和优美,可净化心灵,助人入眠。
参考文献
1.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2.李文花,王岚.浅谈失眠从肾论治,光明中医. 2023,38(15):3033-3036.
3.王者悦.中国药膳大辞典[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7.
END
编辑:赖春燕
审核:宣传小组
校对: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