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际,食蟹正当时,营养师支招健康吃法

曾瑶池医生 发布于2023-09-25 11:56 阅读量10498

本文由曾瑶池原创




中秋节吃蟹的习俗由来已久,每年中秋之时,螃蟹黄满膏肥,是最佳的品尝时机,且“蟹”与“谢”同音,而所谓“中秋月圆人圆”,中秋佳节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恰好是一个充满着浓情厚谊的节日,游子归来、走亲访友、好友小聚、表达心意……这一个“谢”字再合适不过了,因此中秋节里不能错过的美食里,蟹妥妥的算一个呢。
蟹味虽好,但食应有注意,中秋之际,如何科学尝鲜,健康团聚,齐齐看过来!




  一 

蟹的营养价值


蟹肉肉质鲜嫩,属于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以大闸蟹为例,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16%~20%,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不同种类的蟹具体营养成分会有差异,但总体特点相似。
蟹黄由母蟹消化腺和卵巢构成,蟹膏由公蟹副性腺及其分泌物组成。蟹黄、蟹膏口感醇厚,风味独特,且富含DHA、EPA等,但同时胆固醇含量也比较高。


二、你适合吃蟹吗?


蟹过敏的人,应忌食

蟹的嘌呤含量不低,嘌呤在人体内的代谢终产物尿酸会加重痛风、高尿酸患者的病情,故不适合食用。

蟹的消化腺中容易富集重金属及污染物,孕妇应少吃或不吃蟹黄,避免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可选择蟹肉。

蟹黄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血脂异常、高胆固醇血症的人应少吃,建议选择蟹肉。

老人、小孩等消化功能较弱的人,少吃一点,尝个鲜就好。



三、选蟹、吃蟹有哪些注意事项

01

蟹的选购


想要挑选新鲜肥美的蟹,大家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一捏:

用拇指和食指捏起蟹背并轻轻晃动,蟹爪坚挺并能有力摆动的是健康好蟹。


二逗:

用手逗弄蟹的眼睛,如果它立即反应就表示其活力十足;或将螃蟹翻转,如果它能迅速翻身,说明螃蟹活力强。


三看:

看蟹壳背,如果蟹壳背呈黑绿色、带有光泽,则说明螃蟹肉厚壮实;如果蟹脐凸出来,且蟹脐两旁透出红色,则说明螃蟹膏肥脂满。


四试:

把螃蟹放入水中,嘴吐白沫、游姿灵活则是健康活蟹。


02

蟹的烹饪

(1)

活蟹上锅

螃蟹死后细菌大量繁殖,并腐蚀蟹肉中的氨基酸。这时,蟹肉口感、味道大打折扣,还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生物胺,导致呕吐、腹泻、过敏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休克和脏器衰竭,因此一定要避免购买死蟹,并注意活蟹上锅。


(2)

清洗海鲜要带手套

创伤弧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近海与江河口环境中的革兰阴性弧菌。创伤弧菌感染易导致原发性坏死性筋膜炎和继发性败血症,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生食被创伤弧菌污染的海产品,其次是伤口感染。易感人群包括慢性肝病、血色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恶性肿瘤、免疫抑制和胃酸缺乏状态、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患者。在处理蟹前,应注意手部是否受损,清洗时佩戴手套,谨防蟹钳夹伤,避免创伤弧菌通过伤口侵入人体。



(3)

不食用生蟹

水产中引起急性肠胃炎、甚至诱发败血症的病原菌有很多,无论是拿酒泡,还是拿盐水泡,都起不到充分杀灭细菌、寄生虫的作用,应确保高温烹熟。醉蟹、呛蟹等做法虽美味,却有健康风险,应慎重选择!



(4)

去蟹寒的“黄金搭档”

从中医角度来说,螃蟹有清热、散淤、养筋益气等功效,但因其性寒,不少人不敢食用,巧用搭配,你也能“蟹”逅美味!




紫苏

辛,温。散寒解表、行气和中,可解鱼蟹中毒之腹痛吐泻。


辛,微温,去腥散寒。


酸,甘、温。抑菌消食、增味解毒。


黄酒

活血暖胃,去腥提鲜,平衡寒温之性。


1

蟹酿橙

食材(2人份):螃蟹2只,橙子2个,姜蓉、葱白、花雕酒、玉米淀粉、糖、盐少许。
做法:橙子在顶端1/3处开盖,用勺子挖出橙子肉备用,活蟹洗净上锅蒸熟,拆解挑出蟹黄和蟹肉备用。炒锅加热,加少许油、姜蓉和葱白爆香,倒入蟹黄、蟹肉炒香,加入花雕酒炒匀,放入橙子肉再翻炒片刻。最后放入少许糖、盐翻炒均匀调味,加入玉米淀粉水勾芡,并把炒好的材料放入橙子内,盖好橙子盖,上锅蒸3分钟即可。


2

紫苏豆腐螃蟹汤

食材(3人份):螃蟹3只,豆腐300克,鲜紫苏叶30克、葱段、姜片适量。 

做法:螃蟹去除蟹壳和内脏后分成小件,锅中加入油,放葱段、姜片与螃蟹爆炒片刻,加入豆腐及清水1.5升,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约30分钟,加入紫苏叶继续烹煮5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3

清蒸蟹

食材(4人份):螃蟹4只,葱、黄酒、姜片、香醋适量。

做法:刷洗大闸蟹,并把螃蟹肚皮朝上,放在蒸屉上。准备蒸锅,加入水、生姜和黄酒。冷水起蒸,直至蟹熟,调葱姜香醋汁蘸着吃。



03

品蟹要点

最后,再讲讲蟹的品尝,常说饮食有度,蟹的品尝应注意以下几点:

适量:

建议蟹一次不超过250克(带壳重量),避免多食伤脾胃。

剔除:

蟹的呼吸器官、消化部位,容易富集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应尽量避开食用,吃螃蟹时应剔除蟹腮、蟹肠、蟹心、蟹胃

均衡:

吃螃蟹时,肉类应酌情减量,最好再搭配谷类、蔬菜,以便均衡各类营养。


参考文献


[1]白小凤,李东萍.中华绒螯蟹的营养价值及食用方法[J].中国水产,2023(03):91-93.

[2]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第二册,2019,346-360.

[3]朱燕莉,吴雪莉,张崟等.市售3种螃蟹镉污染测定及食用风险评估[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1(02):133-136+145.

[4]黄春兰,余洪立,马丽梅.创伤弧菌感染1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2,22(01):95-97.

[5]江苏省扬州市市场监管局.购买和食用大闸蟹要掌握正确方法[N].河北科技报,2020-10-15(003)










【营养医师曾瑶池】头条号、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自动回复指引欢迎注【营养医师曾瑶池】微信公众号回复以下关键词或数字:肾病、糖尿病、肿瘤、痛风、高血同、骨质疏松、骨健康、血管钙化、减肥、体重管理、睡眠、幽门螺旋杆菌、胃炎、胃溃疡、胃癌、儿童营养、妇幼营养、大众营养、手术、术科营养、膳食、药膳、肝病、吞咽、精神疾病、节气养生、食品安全、讲座,即可获得对应专题文章。转载/合作请联系0731zyc@163.com。

编辑:赖春燕

审核:宣传小组

校对: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