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秋膘,你需要吗?营养专家送你一份“科学进补指南”

曾瑶池医生 发布于2023-08-07 15:30 阅读量21928

本文由曾瑶池原创

立秋以后气温逐渐转凉,人的食欲也开始增加。立秋当天,各地民间都会选择吃一些风俗食物,比如贴秋膘。常言道“立秋贴秋膘,一年病不沾”,立秋要怎么吃才更健康呢?


一、贴秋膘=以肉贴膘?

1、贴秋膘的由来

因为夏天酷热,身体消耗了大量能量、脂肪、微量元素,人们食欲不振,偏爱营养价值较低的清淡食物,容易造成体重下降。俗话说“过夏无病三分虚”,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在清代,一进立秋节气,人们就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称之数相比较,以验证体重下降,针对这种情况甚至有“苦夏”之说。

为了恢复体能,增加体重,以便有足够的能量来抵御冬天的寒冷,应对冬天能量的大量消耗,就需要“贴秋膘”,所以民间流传着“贴秋膘”的习俗。

秋天阳气渐收,阴气渐长,阴阳平衡转换,天气渐凉,机体开始恢复活力,食欲增加,人体消耗也会减少,正是进补贴膘的大好时机。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脏腑机能的最好时机,古人这种理念不无道理。


2、贴秋膘要大吃大喝么?

如一味主张大吃大喝,就有悖于健康的理念。毕竟现代人早过了饥不果腹、体力消耗大的年代,即使是在食欲不振的夏季,摄入的营养也足够。入秋后,贴秋膘重在调养,可以多吃一些易消化、有润燥滋补功效的食物,让身体适应由夏热到秋凉的过程。


二、贴秋膘适合所有人么?

1、哪些人要谨慎贴秋膘?

脾虚者  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些人进补前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膏方和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健脾和胃膏方、茯苓饼、芡实、山药等。

胃火旺者  平素嗜食辛辣火锅、油腻烧烤之品的人,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灼热、喜冷饮、口臭、便秘等,这些人进补前一定要先清胃火,适度摄入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老人及儿童  由于消化能力较弱,常有积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可以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消食健脾膏方。

慢性疾病患者  如痛风、心脏病、肾病等患者,如果过度贴膘,加上运动少,会增加心肾负担,使疾病加重。这类人不宜盲目贴秋膘,建议缺什么补什么,均衡营养即可。


2、乱贴秋膘会有哪些危害?

对于绝大多数现代人来说,没有必要盲目“贴秋膘”。日常注意均衡膳食,合理搭配,尽量选择新鲜食材,少吃深加工食品,更有益健康。

酷暑夏日,人们频频进食冷饮、吹空调,脾胃功能虚弱,如果秋天骤然大量进补甘肥厚腻食物,对本来已经较为虚弱的脾胃功能“雪上加霜”,甚至出现一系列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如消化不良、腹泻、腹胀、腹痛、厌食等。


三、如何健康贴秋膘?

1、立秋后该吃什么,如何吃?

秋天以燥邪为主,人们易出现喉干舌燥,皮肤干燥、瘙痒脱屑、口舌生疮,甚者痔疮出血、牙龈出血等,故应多吃滋阴润燥、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

如需进补,建议辨证进服。要掌握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原则,请中医师分清您是气虚、血虚,还是阳虚、阴虚,或者皆虚,然后再选用适当进补。

(1) 平和质: 对药膳没特殊要求,饮食有节,避免过饥过饱,饮食合理搭配即可。

(2) 气虚质: 宜食用健脾益气药膳,主要有:蜂蜜、白术、茯苓、白扁豆、党参、西洋参、红参等,避免食用萝卜、空心菜等食物。

(3) 血虚质: 宜食用益气生血药膳,主要包括以下具有补气、生血的药材,如当归、大枣、何首乌、生地、灵芝、阿胶等,以及乌鸡、红糖、芝麻等补血食品,避免食用狗肉、羊肉等温燥食物。

(4) 阴虚质: 宜食滋阴药膳,主要包括:山药、熟地、黄精、莲子、百合等,可以食鸭肉、瘦猪肉等滋润食品,避免食用辣椒、韭菜、羊肉等温补食物。

(5) 阳虚质: 宜食补肾温阳的药膳,主要包括: 肉苁蓉、干姜、牛肉、羊肉、韭菜等,喝绿茶和食用西瓜、梨等寒凉食物。


2、有哪些忌事?

科学的“贴秋膘”不仅不会让你长膘,而是让你更健康。

忌过急:首先要以清补为主,少量进食各种清淡、易消化、健脾胃的食品,让脾胃有一个适应过程,再循序渐进。我国地域辽阔,大部分地区并未进入秋天,仍处在三伏天中,暑气一时难消,俗称“秋老虎”,人们仍要做好防暑降温。在“贴秋膘”的时间上北方可以早一点,南方适合晚一点。

忌过腻:初秋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如果进食过于滋腻的食品或药物往往不易吸收,甚至导致腹胀、食欲不振,宜配伍如焦山楂、陈皮等助运之品。

忌过度:适当吃些富含营养的食物,贴贴秋膘,对于抵御冬季的寒冷还是有必要。但要避免滋补过度导致高尿酸血症、痛风、糖尿病的发生。

防肥胖:天气转凉,人们食欲大振,饮食不知不觉就过量,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很容易出现能量过剩,导致肥胖。对于需要控制体重的人群,除了多吃一些低热量食物,还应有计划地增加活动,提高热量消耗,让自己更强壮,而不是更胖。


最后,给大家推荐两道秋季润肺去燥食疗方~

沙参玉竹水鸭汤

材料:沙参10g、玉竹10g、水鸭一只、生姜三片。

做法:沙参、玉竹水浸半小时;水鸭切块,冷水下锅,焯水去血水,再用冷水冲洗干净;上述食材加入生姜片、清水,炖一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可起到养阴润燥,补虚生津之功效。

银耳百合莲子羹

材料:银耳、鲜百合(如用干百合先泡后煮)、莲子、枸杞、冰糖各适量。

做法:银耳泡发后去掉根部,撕成小块,加水煲一个半小时;莲子泡发后去掉内芯;百合洗净,分成小片;银耳煲足一个半小时后,加入莲子、冰糖,莲子煮软后,再入百合、枸杞,煮十五分钟即可。

功效:此羹可润肺养阴,养心安神。

立秋好时节,处暑送清爽。贴秋膘,因地而异、因人而异。身体需滋补,补要有度。凡事不能过,过犹不及!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