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避免过度“秋冻”,保护身体阳气
霜降时节,天气干燥,易出现咽喉不适、口干舌燥、咳嗽、皮肤干涩、大便干结等症状,根据中医“燥则润之”“寒则热之”的原则,饮食上主张以温润的食物为主。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白色入肺经,此时宜适当多吃白色食物以养肺润燥,如:山药、板栗、莲藕、银耳、百合、莲子等。同时,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损伤人体阴精。
秋季属肺属金,春天属肝属木,按照五行相生相克原理,肺金旺则克肝木,秋季肺气旺盛,容易使肝木受损,而酸归肝经,所以在前文所介绍选用的食材基础上,应适当多吃酸味食物,以补肝养肝,如蜂蜜、葡萄、梨子、柿子、醋等食物。
此外,在“四季五补”中,秋季以“平补”为原则,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平补”是以食物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不可太过温热,亦不可太过寒凉的一种补益方法。可适当多吃些玉米、白薯、山药、藕、大枣、芝麻、核桃、栗子、山楂等。
还可自制一些家常养生膳食,如:白萝卜鲫鱼汤、银耳百合莲子汤、冰糖雪梨汤等。脾胃虚弱的人,如果大量进食生冷蔬果,有可能损伤脾胃,引发腹泻、痢疾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建议喝一些健脾养胃的食疗粥,如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等。
三、穴位养生
穴位养生
按摩风池穴、合谷穴、曲池穴等来预防感冒;
常按迎香穴可宣通鼻窍,预防鼻炎发作;
常按足三里穴可提高免疫力,健脾胃,扶正固本;
可常按三阴交穴,以滋阴生津、润燥清热;
针对此时节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可按揉肺俞穴、脾俞穴、膻中穴、天突穴等,补肺健脾益气;
慢性胃炎患者在受凉或饮食生冷后,易诱发胃痛,可艾灸或按揉中脘穴、足三里穴、梁丘穴、内关穴等理气和胃止痛;
针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艾灸或按揉大椎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阿是穴,以祛风湿、通利关节止痛。
四、润燥推荐药膳
当出现咽喉疼痛不适等症状时:可选取桑叶 10 克、杏仁 5 克、沙参 10 克、梨皮 15 克、冰糖 5 克,加水煎煮之后去渣取汁,代茶饮用。
当出现口干舌燥等症状时:可选取个大汁多的梨 1 个,生地黄 10 克、沙参 10 克、麦冬 10 克、玉竹 10 克、冰糖 5 克,加水煎煮之后去渣取汁,代茶饮用。
当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时:可选取银耳 30 克、沙参 10 克、麦冬 10 克、玄参 10 克、莲子 20 克(去芯),加水熬煮 30 分钟后,即可食用。
END
【营养医师曾瑶池】头条号、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转载/合作请联系0731zyc@163.com。
编辑:赖春燕
审核:宣传小组
校对: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