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重磅发布,一文掌握最新要点!​

曾瑶池医生 发布于2022-06-20 21:41 阅读量3042

本文由曾瑶池原创


2022年4月26日上午,中国营养学会正式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膳食指南是健康教育和公共政策的基础性文件,有助于国家推动食物合理消费、提升国民科学素质、实施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1989年我国首次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之后在1997年、2007年、2016年进行了三次修订并发布,在不同时期对指导居民通过平衡膳食改变营养健康状况、预防慢性病、增强健康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变化

一:6条“核心推荐”变为8条“膳食准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信息进行了以下五方面的修改:




1第一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更新为“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是膳食指南的核心原则。除了喂养6个月以内婴儿的母乳外,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可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及全部营养素,只有通过合理搭配才能满足营养需求。谷类食物是人类最经济、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但目前我国许多居民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特别是成年人摄入供能食物的数量及比例搭配不合理,更新后的膳食指南更加强调膳食模式的整体性作用,突出合理搭配的重要性。





2第三条在“多吃蔬果、奶类、大豆”的基础上加入“全谷

蔬菜水果、全谷物、奶类、大豆是维生素、矿物质、优质蛋白、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重要来源,对提高膳食质量起到关键作用。在全谷物与健康关系的证据分析中,目前有充足的数据表明,增加全谷物摄入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有助于维持正常体重、延缓体重增长,因此全谷类食物被提倡多食用。





3新增第六条:“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每日三餐规律的人群比例有所下降,居民在外就餐比例明显增加,零食消费率呈大幅增加趋势,以上行为将可增加超重肥胖、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此外,我国居民饮水量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新版指南提示我们应格外注意“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4新增第七条:“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学习食物知识,强化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和标识的学习和使用,是促成健康选择食品的有效手段。






5第八条对2016版第六条进行再提炼,尤其强调“公筷分餐”

新冠疫情的爆发提示我们要重视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使用公筷公勺、采用分餐,可有效地降低经口、唾液传播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交叉感染的风险。分餐制有利于明确食物种类、控制进餐量,实现均衡营养,对保障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变化

二:膳食宝塔推荐摄入量调整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准则和核心推荐把平衡膳食原则转化为各类食物的数量。宝塔共分5层,各层面积大小不同,体现了5大类食物数量的多少。5大类食物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和坚果类以及烹调用油盐






 


 

通过表格信息,我们可以对比看出:①新版膳食指南中盐、谷类建议摄入量较前减少;②奶及奶制品建议摄入量增加;③不再细分禽畜肉、水产品的摄入量,合并为动物性食物的建议摄入量,同时强调了每周至少2次水产品,每日一个鸡蛋。



1








变化

三:“1+9”模式,特定人群膳食指南更细化了


2022版膳食指南包含2岁以上大众膳食指南,以及9个特定人群指南。这9类人分别是:备孕和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0至6月龄婴儿、7至24月龄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一般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素食人群。



变化

四:首次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国内专家们结合我国近期营养调查和疾病监测,发现东南沿海一带(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膳食模式,具有蔬菜水果丰富,常吃鱼虾等水产品、大豆制品和奶类,烹调清淡少盐等优点,且该地区居民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率较低、预期寿命较高。
因此膳食指南首次提出以东南沿海一带膳食模式代表我国“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参考文献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END





【营养医师曾瑶池】头条号、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自动回复指引欢迎注【营养医师曾瑶池】微信公众号回复以下关键词或数字:肾病、糖尿病、肿瘤、痛风、高血同、骨质疏松、骨健康、血管钙化、减肥、体重管理、睡眠、幽门螺旋杆菌、胃炎、胃溃疡、胃癌、儿童营养、妇幼营养、大众营养、手术、术科营养、膳食、药膳、肝病、吞咽、精神疾病、节气养生、食品安全、讲座,即可获得对应专题文章。转载/合作请联系0731zyc@163.com。


编辑:赖春燕

审核:宣传小组

校对: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