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分享
去年夏天,营养门诊接诊了一位年轻的王女士,体形肥胖,精神萎靡。
问病史
再喜欢也要适量,果汁不能当水喝,这两年有检测血糖吗?有体检吗?
没有检测血糖,我有一个月前的体检报告。
好的,让我看看。
一月前的体检发现空腹血糖高达14.6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11.5%,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2型糖尿病、脂肪肝。
医生,糖尿病不是终身性疾病吗?难道我的2型糖尿病被治愈了?还是实现了逆转?
通过科学管理,糖尿病确实可实现逆转。医学上所指的糖尿病逆转是指在在合理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的条件下,不需要吃药,不需要胰岛素治疗,血糖可以维持在正常范围。
这种逆转不同于痊愈,也就是说如果体重复胖,生活方式不健康,血糖问题可能卷土重来。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已被医学确认,单亲患2型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病机率为20%~30%,父母双方都有糖尿病者,子女患糖尿病的机率是60%~70%。
超重或肥胖者
肥胖的诊断标准是根据体重指数和腰围来评估,体重指数(公斤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24公斤/米2 称为超重;≥28公斤/米2 称为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85厘米,称为“腹型肥胖”。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及血糖升高,其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高,是普通人群的4倍之多,所以,体重超标的人要高度重视。
曾有妊娠糖尿病或巨大儿分娩史者
约30%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在5 -10 年后转变为2 型糖尿病,最终发病率能达到60%。因此,凡是怀孕期间血糖升高的患者,产后要注意定期监测血糖。
代谢综合征患者
这类患者往往集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等多重危险因素于一身,其幕后的“罪魁祸首”是胰岛素抵抗,日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很大。
年龄大于45岁的成年人
糖尿病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增长,45岁后明显上升,至60 岁达高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代谢率下降,引起身体发胖,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早期往往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故从症状上很难察觉,大多是在体检时被无意发现。因此,对于上述人群每年做一次体检非常必要。查血糖时,不能只查空腹血糖,还要查餐后2小时血糖,因为大多数中国人刚开始不是空腹血糖高,而是餐后血糖先升高,如果仅查空腹血糖,将近2/3 的糖尿病高危者会被漏诊。
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尚可维持正常的空腹或餐后血糖水平。但随着病程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不足以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最终导致糖耐量受损,甚至糖尿病发生。如果在糖尿病早期,就对高血糖进行正规的干预、治疗,部分糖尿病可能得以逆转。
国际上公认获得糖尿病逆转需要满足4个条件:
化验检查提示糖尿病相关抗体阴性;
体重指数(BMI)>25公斤/米2;
C 肽水平:空腹>1.1微克/升,餐后2小时>2.5微克/升;
糖尿病病程<5年。
逆转评判标准是停用所有降糖药物后,两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6.5%,两次检测间隔至少6 个月以上。但是糖尿病的逆转并不代表血糖永久性恢复正常,还需要长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来判断这种逆转状态是否被打破。
注意控制体重
大部分能被逆转的糖尿病人群,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肥胖或者超重。这部分人群,在发现血糖高的时候,经过强化饮食干预、运动锻炼,必要时配合短期的强化降糖治疗,体重能在3~6 个月减重10%以上,血糖就有可能恢复正常。
我们案例中的王女士就是通过强化饮食干预成功减重12公斤,获得了糖尿病缓解。当然,减重成功后也要注意体重维持,每顿七八分饱,多吃新鲜蔬菜,限制甜食及含糖饮料,如巧克力、冰淇淋、奶油蛋糕、点心、果汁、碳酸饮料等。推荐高纤维、粗加工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如非淀粉类蔬菜、低糖水果和全谷物以及乳制品,尽量避免额外添加糖。
少坐多动
长期静坐的生活方式与糖尿病发病有关每天至少抽出半小时时间去锻炼、做做有氧运动,既可以消耗掉身体多余的脂肪和能量,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
学会自我减压
长期的精神紧张会刺激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因此,要学会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自我减压。
不熬夜
该睡觉时不睡觉,人体生物钟被打乱,体内激素的昼夜节律性被破坏,释放的升血糖激素会加重高血糖的状态。所以,尽量要作息规律,保证每天7~8 小时的睡眠。
必要时遵医嘱用药
通过以上的生活方式干预,如果高血糖仍不能纠正且有逐渐进展的趋势,就需要借助药物来协助干预。
综上,对广大市民来说,每年做一次体检非常必要,尤其是超重/肥胖者。发现血糖异常也不要慌,抓住时机用对方法,可以获得长期的血糖稳定,达到医学意义上的“逆转状态”。如果您正被血糖、体重等问题困扰,欢迎来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咨询。
***************************************************************
参考文献:
【营养医师曾瑶池】头条号、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自动回复指引:欢迎关注【营养医师曾瑶池】微信公众号!回复以下关键词或数字:肾病、糖尿病、肿瘤、痛风、高血同、骨质疏松、骨健康、血管钙化、减肥、体重管理、幽门螺旋杆菌、胃炎、胃溃疡、胃癌、儿童营养、妇幼营养、大众营养、手术、术科营养、膳食、药膳、肝病、吞咽、精神疾病、节气养生、食品安全、讲座,即可获得对应专题文章。转载/合作请联系0731zyc@163.com
编辑:曾瑶池
审核:宣传小组
校对: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