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人欣慰的是来访者都认真看了我们的推文
甚至直接开门见山
青少年与抑郁
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兴趣丧失、快感缺乏为核心症状群的常见精神障碍。
青少年抑郁症的主要诱因为压力,包括来自家庭及学校的压力,加上受到快餐式饮食、少动、久坐等不健康生活习惯的影响,抑郁症发病率明显上升。
青少年抑郁症的复发率较高,研究发现在重度抑郁的青少年中,有53%的人经历了抑郁症的复发。在治疗用药上有很多限制,不良反应较成人多,再加上自控力较弱,依从性差,因此疗效也难尽人意。
而益生菌具有良好的耐受和安全性,能通过自我维持的方式改变肠道菌群,与抗抑郁药的用法明显不同,因此能提高患者依从性。
抑郁症与菌群紊乱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脑科学和神经生物学实证,人体肠道的微生物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人类大脑。肠道菌群不仅在协调免疫、神经和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微生物-肠-脑轴调节大脑行为。
大量证据显示,抑郁症人群与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具有明显差异,表现为菌群多样性减少,不同细菌的丰度也出现明显改变。
在门水平,抑郁症患儿肠道内拟杆菌、协球菌、厚壁菌及变形杆菌门的丰度较低,而硬毛菌及放线菌门丰度较高。在属水平,抑郁症患儿体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劳特氏菌、费氏杆菌、毛螺菌属的丰度相对较低,而鲁米诺球菌及霍尔德曼氏菌属的丰度相对较高。更有意思的是,把抑郁症患者的粪便移植到无菌小鼠肠道,小鼠会出现懒动、求生欲望下降等抑郁样行为。以上研究均提示抑郁症与肠道菌群相互影响。
益生菌的抗抑郁作用
乳杆菌及双歧杆菌可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提升肠道屏障的稳定性;通过减少迷走神经以及下丘脑对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神经调节来稳定皮层-纹状体-丘脑-皮层轴,从而减少患者的冲动行为;另外,乳杆菌及双歧菌属还能直接分泌兴奋性神经递质,进而改善负面情绪,缓解压力。
保护肠道菌群的要点
多吃蔬菜、杂粮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既喂饱了肠道菌群,也能为身体提供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长期低纤维高糖高脂饮食,既不利于肠道菌群生长,也增加自身患病风险。 多进食一些富含益生菌的发酵食物,比如酸奶、纳豆,相当于把益生菌吃进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壮大肠道共生菌群的队伍。
肠道菌群在与人体的长期磨合中,也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生物钟和食谱。很多青少年起居不规律,假期熬夜通宵;饮食饥一顿饱一顿,长期下来,肠道菌群势必失调,引发多种疾病。
长期服用、滥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会将共生菌和致病菌同时杀掉,对肠道菌群造成严重影响,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因此,必须遵照医嘱,按量使用。
参考文献
【营养医师曾瑶池】头条号、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编辑:曾瑶池
审核:宣传小组
校对: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