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大家越来越重视健康体检,也经常会有人拿着体检报告来咨询各类指标高低对健康的影响。有些指标高大家知道是健康危机的提醒,但这些指标不高反而偏低大家就疑惑了,比如肝功能检验中的转氨酶、肾功能检验中的肌酐、尿酸等。今天就从营养学的角度跟大家讲一下关于这些指标偏低的可能情况。
张阿叔因上腹疼痛3年,加重伴纳差1月入住我院,临床诊断为贲门癌,入院时消瘦明显,自诉近1年体重减轻20斤,胃口差,膳食摄入少,身高178cm,体重49kg,BMI15.5kg/㎡(我国成年人正常BMI范围18.5~23.9 kg/㎡),营养风险评估为4分,存在营养风险,营养诊断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入院时(2021年4月10号)检验结果提示丙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LT)水平低,白蛋白水平低、前白蛋白水平低,(如下图),我科会诊建议患者进行口服营养补充,每日在早、中、晚三餐基础上额外增加三个加餐(营养液),作口服营养补充(额外增加的能量为650kcal,蛋白质为50克),张阿叔依从性很好,加餐的营养液都喝下去了,营养干预一周后复查,丙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LT)、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上升了,且丙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LT)恢复到正常水平(如下图)。在这里,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除了常见的体重变化,白蛋白水平等指标,肝功能检验结果也提示可能存在营养不良。
转氨酶与营养不良的关系
转氨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转氨酶参与氨基酸的分解和合成,转氨酶的种类很多,其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起着重要作用。前者是催化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的转氨作用;后者是催化谷氨酸与草酰乙酸之间的转氨作用,转氨酶催化的反应都是可逆的。
低谷丙转氨酶是营养不良的生物标志物。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虚弱组人群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明显低于非虚弱组人群,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低,其血清维生素B6(维生素B6又称吡哆素,其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的浓度也低,而低谷丙转氨酶与老年人群死亡风险增加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低谷丙转氨酶值也与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化住院的患者长期存活率低有关。
营养不良的人群出现低谷丙转氨酶的可能原因主要有:
在普通人群中,虚弱和肌肉减少与低谷丙转氨酶显著相关,因为谷丙转氨酶不仅分布在肝脏,还分布在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肌肉质量或体脂较低的虚弱/肌肉减少症患者,可能无法向血液中释放更多的谷丙转氨酶(ALT),从而出现谷丙转氨酶水平偏低。
可能是营养不良导致的相对维生素B6缺乏,维生素B6作为辅助因子,和机体氨基酸代谢密切相关,有“蛋白质维生素”之称,主要作为氨基酸转氨酶及脱羧酶的辅酶参与氨基酸代谢,转氨酶在氨基酸的分解和合成过程中,催化酮酸与氨基酸之间的氨基转移。而机体内谷丙转氨酶(ALT)负责催化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谷草转氨酶(AST)负责催化谷氨酸与草酰乙酸之间的氨基转移。
血清肌酐与营养不良的关系
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来源包括两部分,外源性肌酐(来自食物中动物瘦肉的分解产生)及内源性肌酐(体内肌肉的分解,肌肉代谢的肌酸脱水产生肌酐,进入血液),体内肌酐主要通过我们的肾脏排泄到体外。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由于人体的肌肉量和饮食相对稳定,故肌酐的生成量也是相对恒定的,因此,血清肌酐可以反映肌肉质量和饮食情况。低血清肌酐可能反映肌肉消耗或肌肉减少和营养不良的情况,如极端素食,消瘦营养不良,肌肉萎缩患者,截肢患者,危重患者,孩童等。由此可见,肌酐也不是越低越好,可能预示发生营养不良。
血清尿酸与营养不良的关系
研究发现血清尿酸水平与死亡风险之间呈U型关联,也就是说血清尿酸水平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增加死亡风险,低尿酸水平可能反映营养不良。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氧化产物,尿酸产生的主要部位是肝脏,通过饮食和内源性合成的嘌呤化合物降解而产生,正常生理状态下1/3尿酸经肠道细菌降解,2/3尿酸经肾脏以原型排出。而低尿酸血症被认为是营养状况不良的标志,尤其用于接受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
低血清尿酸水平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可能原因如下:
血清尿酸水平与富含嘌呤的肉类、海鲜和脂肪的摄入相关,若摄入量不足人体需要量,则可能会出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血清尿酸水平也偏低。因此低血清尿酸水平被认为是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和热量摄入不足的替代指标。此外,研究发现与社区健康老年人相比,摄入较少饱和脂肪和肉类的体弱营养不良老年人的血清尿酸水平较低。
尿酸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占人体血浆抗氧化能力的50%以上,在营养不良人群中,血清尿酸可能是主要的抗氧化剂,血清尿酸水平低可能代表总抗氧化能力降低,由于抗氧化能力下降和营养不良,低血清尿酸水平可能会增加死亡风险。
综上所述,肝肾功能的检验结果高了是异常,但是也不是越低越好,指标偏低要警惕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建议至营养科进行营养状况评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Vespasiani-Gentilucci, U., et al., Low AlanineAminotransferase Levels in the Elderly Population: Frailty, Disability,Sarcopenia, and Reduced Survival.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18. 73(7):p. 925-930.
[2].Lasman, N., et al., Baseline low ALT activity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long-term mortality after COPD exacerbations. BMCPulmonary Medicine, 2020. 20(1).
[3].Thongprayoon, C.,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Low Admission Serum Creatinine with the Risk of Respiratory Failure RequiringMechanical Ventilatio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Scientific Reports, 2019.9(1).
[4].Cho, S.K., et al., U-Shaped Association BetweenSerum Uric Acid Level and Risk of Mortality: A Cohort Study. Arthritis &rheumatology (Hoboken, N.J.), 2018. 70(7): p. 1122-1132.
[5].Tseng, W.C., et al., U‐Shaped AssociationBetween Serum Uric Acid Level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the Elderly: The Role of Malnourishmen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 2018. 7(4).
[6].Tana, C., et al., Uric Acid and Cognitive Functionin Older Individuals. Nutrients, 2018. 10(8): p. 975.
[7].Beberashvili, I., et al., Serum uric acid as aclinically useful nutritional marker and predictor of outcome in maintenancehemodialysis patients. Nutrition, 2015. 31(1): p. 138-147.
[8].Hu, L., et al., U-Shaped Association of SerumUric Acid With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US Adults: A CohortStudy.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20. 105(1).
1
END
1
【营养医师曾瑶池】头条号、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编辑:曾瑶池
审核:宣传小组
校对: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