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酒,不喝汤,你的尿酸为什么也居高不下?

曾瑶池医生 发布于2021-04-19 22:01 阅读量8091

本文由曾瑶池原创


患者咨询


“医生,我既不喝汤也不喝酒,为啥还会高尿酸血症呢”?

“我的孩子还不到7岁,尿酸竟然这么高,会不会是检测数据有误”?


医师解读

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呈现年轻化、男性高于女性、沿海高于内地的趋势。随着我国高尿酸血症的高流行,来自市民的质疑及误区也越来越多,今天我们再细数一下关于高尿酸血症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只注意限嘌呤,忽略高果糖摄入

没错,高嘌呤食物如肉类、海鲜、动物内脏、浓肉汤、老火汤等,饮酒(尤其是啤酒)等均与血尿酸水平升高相关。但是,这些并不是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全部因素。

果糖的摄入增多是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往往被大众忽略。果糖与葡萄糖分解代谢不同,果糖的代谢过程中无限速酶、无负反馈,可消耗大量的三磷酸腺苷(ATP),导致一磷酸腺苷(AMP)大量的产生,一磷酸腺嘌呤核苷脱氨酶活性的增强使其降解成次黄嘌呤、肌醇,最终分解为尿酸,导致血尿酸水平的升高


不喝汤、不喝酒的你,是否经常喝含高果糖谷物糖浆的饮料(如汽水、果汁)或进食糖果、甜点等高果糖食物呢?



误区二:只关注尿酸水平,忽略体重管理

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定期检查尿酸水平固然重要,不过仅盯着尿酸远远不够。

肥胖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体重者,随着BMI增加,原发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与性别、种族无关,这一关联在青少年中尤为突出。肥胖引起肝脏尿酸合成增加和排泄减少,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常见且重要的危险因素。

 肥胖状态下尿酸代谢途径异常可能的机制:  


01

白色脂肪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如TNF-a , IL-6,致脂肪细胞溶解并释放大量的游离脂肪酸,后者成为近曲小管能量来源之一而进入三羧酸循环,过程中不产生氨,使尿液pH值降低;同时引起酮酸升高,与尿酸在近曲小管竞争分泌,尿酸排泄减少。


02

进食较多动物蛋白,导致尿液pH偏低、尿酸排泄受阻


03

脂肪的内分泌作用以及肾脏压力感受器的损害,使肥胖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肾脏血流量下降、缺血缺氧造成乳酸增多,竞争性抑制尿酸分泌。

04

于内脏性肥胖直接压迫、血流动力学改变及高脂血症等因素,促发肾小球损害甚至硬化,肾脏的尿酸排泄功能下降。


05

腹型肥胖时游离脂肪酸可直接进入肝脏,在酰基辅酶A合成酶的作用下,中性脂肪合成亢进促使尿酸再生成,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增加,嘌呤合成增加。


06

肥胖者多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其降解产物即游离脂肪酸通过NADP-NADPH途径,激活嘌呤的从头合成、增加尿酸生成。

07

肥胖者常有内分泌功能紊乱,某些激素的不稳定状态也会影响尿酸排泄。此外,肥胖的青少年生长激素峰值的降低与血清尿酸升高程度呈正相关。

 

上述机制相当复杂,我们只想告诉大伙儿一个事实:大量肥胖伴高尿酸血症的朋友经过我们的营养干预后,体重下降的同时多年的高尿酸血症不治而愈。


误区三:只注意限摄入,忽略促排泄


根据血尿酸水平和尿酸排泄情况将高尿酸血症分为尿酸排泄不良型、尿酸生成过多型和混合型。殊不知,90%的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属于尿酸排泄不良型。因此,促尿酸排泄药适用人群更为广泛。另外,高尿酸血症患者需大量饮水以增加尿量(饮水量不得少于2000 ml),以促进尿酸排泄,避免排泄尿酸过多而在泌尿系统形成结石


误区四:只要不痛风,高尿酸无大碍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最重要的生化基础和最直接病因。然而,对于那些从未发过痛风的高尿酸血症的朋友,是否意味着对健康无害呢?
注意1: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注意2: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注意3:高尿酸血症可预测心血管及全因死亡,是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注意4:高尿酸血症水平升高可导致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性肾病和肾结石,增加发生肾功能衰竭的风险。


误区五:碳酸氢钠不离口,碱化尿液过度

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当尿pH 6.0以下时,需碱化尿液。尿pH 6.26.9有利于尿酸盐结晶溶解和从尿液排出,但尿pH>7.0易形成草酸钙及其他类结石。因此碱化尿液过程中要检测尿pH。


碳酸氢钠在胃中产生二氧化碳,可增加胃内压,并可引起嗳气和继发性胃酸分泌增加,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碱血症,并因钠负荷增加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肿。同时,作为营养科医师也不得不提醒一下,很多营养素会因碳酸氢钠的摄入而被破坏,最容易受影响的有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枸橼酸氢钾钠除了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上述副作用相对少。

误区六:只关注食物把控,忽略诱发高尿酸的药物

可能造成尿酸升高的药物,常见的有噻嗪类及袢利尿剂、烟酸、小剂量阿司匹林等。为避免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可能造成的尿酸升高,建议权衡利弊后去除不必要的用药,或者改用其他替代药。



参考文献:

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 to treat or not to treat. Cleve Clinic J Med, 2002, 69: 594-608.

Reduced  peak  stimulated growth hormone is associated with hyperuricemia in ob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Sci Rep, 2018, 8(1): 7931.

Serum uric acid is a GFR-independent long-term predictor of acute and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the Jerusalem Lipid Research Clinic cohort study.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 26: 2558-2566.



END





【营养医师曾瑶池】头条号、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自动回复指引:欢迎关注【营养医师曾瑶池】微信公众号!回复:肾病、糖尿病、肿瘤、痛风、高血同、骨质疏松、骨健康、血管钙化、减肥、体重管理、幽门螺旋杆菌、胃炎、胃溃疡、胃癌、儿童营养、妇幼营养、大众营养、手术、术科营养、膳食、药膳、肝病、吞咽、精神疾病、节气养生、食品安全、讲座,即可获得对应专题文章。转载/合作请联系0731zyc@163.com


编辑:曾瑶池

审核:宣传小组

校对: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