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不打针、不吃饭也能健康活着,靠的是什么?

曾瑶池医生 发布于2021-04-12 20:03 阅读量6694

本文由曾瑶池原创










故事分享


两年前的一天,杨奶奶在厕所摔倒后被送至医院,诊断急性脑梗塞。入院后,杨奶奶因吞咽障碍留置了胃管,营养医师根据杨奶奶病情予以胃肠高营养治疗。由于脑动脉硬化严重、大动脉闭塞,病情危重,虽然积极治疗,但杨奶奶一直处于浅昏迷的状态,呼之不应,肢体自主活动受限,不能自主睁眼及抬头,不能站立及行走,不能自行进食,后来临床急性期已过,杨奶奶也仍未醒来,就这样,杨奶奶因脑血管疾病失能了,并需要长期管饲饮食。
稳定期后
稳定期后的杨奶奶出院了,家人为了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亲力亲为制作匀浆膳食,可却感觉杨奶奶日渐消瘦,在出院后半年,杨奶奶因为肺部感染,多次再入院了。为此,家属带着“鼻饲量大,为什么还会瘦?”、“如何让管饲饮食更科学合理,改善免疫力低下”等疑问到营养门诊就诊,重新用上了上次住院用的营养治疗秘方。两年来,杨奶奶不仅病情稳定,不需要再反复住院,健康状况还日渐改善了。







鼻饲量大,为什么还会营养缺乏?

家庭自制匀浆膳时为了避免过于黏稠,做到不堵管,在制作时是需要加些水的,因此最终制得的匀浆膳能量密度常常达不到0.5Kcal/ml,而院内使用的营养制剂,能量密度≥1Kcal/ml,个体化配制的营养制剂的能量密度甚至可以≥1.5Kcal/ml,这意味着要实现最终营养目标,家庭自制匀浆膳需要摄入的总量多(看着多,但营养不一定就充足哦!为保证营养摄入,一次给入大量匀浆膳,则反流误吸造成肺部感染的风险也会增加)。

另外,长期卧床(胃肠蠕动慢、反流误吸风险高)、疾病特殊需求等原因(水肿需要严格限制入量、高钾血症需要极低钾摄入、高消耗疾病对能量、蛋白质的需求大……),需要考虑不同个体对营养需求的差异,给予不同的营养治疗方案,因此营养配比是否合理是影响营养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家属顿悟

“把匀浆膳制作好真的太复杂了,这次还要麻烦你们配制肠内营养粉剂,住院按上次的方案来吧,住院使用方便,营养状态也维持很好”

营养医师回复


“每次病情不同,等下次化验结果出来再定营养治疗方案”。



不吃饭真的可以吗?

根据肺部感染的营养需求,结合杨奶奶存在的贫血、低蛋白血症的问题,营养医师制定营养治疗方案,肠内营养配制室进行配制并送达病房供杨奶奶使用,在加强营养及抗感染治疗一段时间后,杨奶奶病情逐渐平稳。

出院前家属问:“明天要出院了,回家后是否可以继续使用在院配制的胃肠营养制剂完全代替家里自制的食物匀浆,一来自己做做不好,二来时间安排上不允许,这次出院打算请个护工帮忙照顾,我也该回归工作了”

营养医师回答:“没问题”。

就这样,自杨奶奶第二次出院后,家属每半个月到营养门诊来一趟。目前,杨奶奶营养状态很好,自第二次出院后再也没有反复住院的情况,家属说,胃肠营养制剂让“不吃饭也能很好的活”不是奇迹,这是太省心啦!



肠内营养制剂的自白





作为可以作为单一营养来源的肠内营养制剂,它为自己“贡献”感到骄傲,通过下面这段“胃肠营养制剂”的自白,或许会让你更了解它。








听说你很好奇我的身份,告诉你吧,我是介于普通食品与药品之间,可以满足特殊的营养需求,帮助小主改善营养状况的特殊膳食用食品,简称“特膳食品”。为了各位小主能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我可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给予小主们最周全、精准、个体化的营养支持。需要营养支持的小主,找我没错!我是食字号的“肠内营养制剂”。






我是“特殊”的饭



说起吃饭,大众既定的想象是香喷喷的大米饭、丰富多彩的蔬菜、肥而不腻的肉类,可当面临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在特定疾病等情况时,那便是我们“闪亮登场”的时刻。
我们被赋予“特殊的饭”的称号,但那可不是唬人的,我可以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营养需求,也就是说,当你完全不吃传统意义上的饭菜,用我完全替代日常饮食,营养状况的维持也是妥妥的没有一点儿问题,这是牛奶、肉汤或是五谷米糊等食物都无法做到的。另外,由于我的各类营养成分明确,因此每日摄入哪些营养素、多少营养素,都可以在营养医师的计算中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起初,为了解决航天员在太空不能正常饮食的问题,我们的先祖被研制出来。而现在,我们被赋予了更多新的使命,那些面临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等情况的患者常常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如果你也存在这些问题,别担心,我会是你的“贴心”营养小护卫,让你省去吃不下、消化不了的麻烦。

“特殊”的饭讲究个体化

饮食要求都各有不同,例如:“胖少瘦多”、“糖尿病饮食要选择低GI食物”、“肾病患者要执行优质低蛋白饮食”、“胆囊炎要低脂饮食”、“吞咽障碍康复期要选择质地均匀、不易松散的糊状食物”……这些都是针对于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



作为满足特定人群需要的“特膳食品”,我也需要有满足小主特定营养需求的特征,例如高蛋白、低脂肪、高能量密度、高纤维等等。通常,营养医师会根据小主们的具体情况(例如:进食情况、疾病状态、个体营养需求等),对我们所含各类营养成分的种类、比例进行设定与调整,那确实是“量身打造”,因此虽然我们都有同样的名字,但我们又都是“独一无二”的,是符合个人需求的“特殊”的饭。

我从哪来?

我和我的兄弟姐妹都在肠内营养配制室“诞生”,可以说,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人员就是我们的“妈妈”,但我从未见过她的样子。她总是“全副武装”(帽子、口罩、手套,专用配制工衣),每天8:00-9:30、14:30-15:30,在完成配制环境消毒——更衣、个人清洁——按量称重、分装——粘贴营养标签等一系列操作后,我们便在洁净环境中被配制出来。紧接着,配送工作人员按着营养标签上的信息,把我派发给需要营养支持的小主,他可能是正在住院的患者,也可能是在营养门诊就诊,需要居家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

我为何而来?

疾病是复杂的,不同的生理状态、疾病状态下对营养的需求各不相同,例如:当心、肾功能不全,需要平衡出入量时,需要高能量密度的配方;高钾血症时需要低钾含量的配方;空肠喂养的患者需要短肽或氨基酸型配方;低蛋白血症的患者需要高蛋白配方……这些都体现出了营养治疗个体化的重要性,而我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不同个体对营养治疗的需求,帮助小主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跟其他药字号肠内营养乳剂、肠内营养混悬液等固定配方的营养制剂相比,我的配方由营养医师制定,可以根据小主在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灵活调整,现配现用,味道更好,而且更能满足患者个体化的营养需要。

我让失能老人晚年幸福,也让“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有了“解”



这两年来,杨奶奶营养状况好,病情稳定,相比那些营养状况差、免疫低下常并发感染、压疮难以愈合需要反复入院的脑梗患者来说,杨奶奶有更多的时间能与家人在一起,可以坐着轮椅到公园享受温暖的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广场上人来人往的热闹,晚年生活质量更好、幸福感更高。入院次数的减少,降低了住院费用,家人也不需要频繁往返于单位、医院、家庭之间,有利于在工作、生活、赡养老人方面找到时间的平衡点。

作为脑血管病失能患者的“营养护卫”,我有这些优秀技能




1.三大营养素比例: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比例符合脑血管病患者需求。




2.强化蛋白质:
脑血管病失能老人大多处于负氮平衡,适当优质蛋白质的补充,有助于维持机体功能、促进康复、延缓肌肉衰减。



3.强化不饱和脂肪酸:

以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ω-6 等多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




4.强化膳食纤维:

失能患者由于行动受限常伴便秘症状,摄入适当量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畅通大便。另外,对于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的控制也有帮助。




5. 强化抗氧化维生素,如:

维生素ACE,帮助调节机体免疫力




6.强化B族维生素:

维生素B12、B6和叶酸等降低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预防中风。




7,强化钙和维生素D

预防骨质疏松。




8.特别添加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是一种免疫营养素,失能半失能老年患者,易缺乏谷氨酰胺;另外,谷氨酰胺的补充可帮助增加肌肉细胞体积,抑制蛋白分解,预防肌肉衰减综合征。




-----
-----
如果你还不认识我,但是想了解我,可以到医院营养科咨询


参考文献

[1]韩军花.中国特殊膳食用食品标准体系建设[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6,28(01):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29922—2013[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3]王拥军,赵性泉,王少石,冀瑞俊,王春雪.中国卒中营养标准化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卒中杂志,2020,15(06):681-68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脑卒中患者膳食指导(WST558-2017


END







【营养医师曾瑶池】头条号、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自动回复指引:欢迎关注【营养医师曾瑶池】微信公众号!回复:肾病、糖尿病、肿瘤、痛风、高血同、骨质疏松、骨健康、血管钙化、减肥、体重管理、幽门螺旋杆菌、胃炎、胃溃疡、胃癌、儿童营养、妇幼营养、大众营养、手术、术科营养、膳食、药膳、肝病、吞咽、精神疾病、节气养生、食品安全、讲座,即可获得对应专题文章。转载/合作请联系0731zyc@163.com


编辑:曾瑶池

审核:宣传小组

校对: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