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众眼里,便秘似乎是不值得一提的“小毛病”,其实便秘的危害非常值得重视。
一项系统评价资料显示, 世界各地报道的成年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在2.5%~79%之间。
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且由于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便秘的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目前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大家开启了居家“防疫”模式,长时间宅在家里,有些原本“便得顺畅”的朋友也可能会被史无前例的“宅”诱发便秘。
一、便秘的病因及分类
便秘的定义
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其中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而排便次数减少则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便秘的病因及分类
恐“疫”心理、运动缺乏、膳食结构不合理等情况都可能是居家防疫时出现便秘的导火索,例如:
在居家防疫期间过分担心被病毒感染而焦虑、失眠;
缺乏锻炼,胃肠蠕动减慢;
日常饮食中膳食纤维、水分摄入不足等等。
根据有无器质性病变因素,可将便秘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
器质性便秘的病因主要包括:
(1)肠管本身病变,如先天性巨结肠、巨直肠、长结肠或肠道内炎症、肿瘤、肠扭转、肠套叠等引起的肠腔狭窄或梗阻。
(2)肠道外病变,如腹腔内肿瘤、肛周脓肿、痔疮等引起大便排出通道受阻。
(3)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的肠麻痹。
功能性便秘是无明确脏器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便秘,其病因主要包括:
(1)长期卧床、久坐、缺少活动,常见于心脑血管病人、产妇、IT白领等;
(2)精神因素:常见于精神压力大,受过精神创伤,或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精神衰弱者。
(3)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饮食过于精细,膳食纤维、水分摄入不足,多见于老人。
(4)引起便秘的药物:胃肠解痉药、制酸剂、抗哮喘药、降血压药、抗癫痫药、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病药、抗精神病药、抗过敏药、阿片类、抗肿瘤药,其中抗肿瘤药和阿片类止痛药物最为常见。
二、便秘的危害
便秘时大便干燥,会引发肛裂、直肠脱出甚至嵌顿等问题;
长期便秘导致毒素吸收增加,使患结肠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概率增高;
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便秘时排便过于用力的话,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的意外,引发心梗、卒中等严重后果。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因为活动较少等原因,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要给予高度关注;
排便过度努挣,便秘可引起肛管黏膜撕裂,发展成肛裂,还会加重痔、瘘等肛肠疾病的症状;
从中医角度来说,便秘日久,肠道气机阻滞,可影响上消化道(如胃、十二指肠)的消化功能,出现脘腹胀满、喛气烧心等症,甚则腹痛呕吐。病程日久还可导致一系列躯体症状:头晕头痛、失眠健忘、心情烦躁、口苦口臭、食欲不振等。
三、便秘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
长期用清肠茶
出现便秘后,多数患者会考虑自行用药快速解决便秘问题。在广告的影响下,许多人常以市售清肠茶作为解决便秘的武器,甚至是长期饮用;也有部分人以大黄、芦荟、番泻叶等作为通便利器在频繁地使用。
番泻叶、大黄、芦荟、决明子等都是药店常见的葸醌类泻药,常见的清肠茶、排毒茶等也大多含有蒽醌类药物的成分。长期使用蒽醌类泻药,会导致药物依赖,对此类泻药敏感性降低,一旦停药则无法正常排便。而长期、大量服用蒽醌类泻药会诱发大肠黑病变。近年来,一些文献还报道了大肠黑变病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
便秘非小事,乱用、滥用泻药,不仅会加重便秘问题,甚至还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解决便秘的问题。
误区二
坚持纯素饮食
纯素饮食时脂肪、蛋白质摄入不足也可能引起便秘。花生、芝麻、核桃、橄榄油、花生油、芝麻油等都是可以起到润肠作用的食物。摄入充足的蛋白质是肠道动力的保障,纯素食者常伴随蛋白质缺乏,影响肠道动力。
四、慢性便秘的营养治疗
饮食治疗要点
1.能量:能量供应与健康人基本一致25~35千卡/千克,以维持正常体重为目标。如果食物量太少,食物残渣对肠道蠕动刺激不足,将影响排泄。
2.蛋白质:蛋白质摄入量占总能量10%~15%。存在肌少症时,脏器功能低下,胃、肠的蠕动及输送食物的功能均减弱,胃张力、排空速度亦减弱,小肠、大肠均萎缩,肌层变薄,收缩力降低,蠕动减弱,直肠对内容物压力的感觉亦减退,进而出现消化功能减退、便秘等症状。
3.脂肪: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的20%~30%。脂肪是肠道良好的润滑剂,日常脂肪摄入不足所导致的便秘可采用晨起空腹服用一汤匙橄榄油的方法来改善便秘。
4.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能量50%~65%。增加粗粮、豆类、薯类在主食中的占比,应占到主食的1/3~1/2。
5.水:足量饮水,保证饮水在1500毫升/天以上。
6.膳食纤维:注意增加高纤食物摄入,例如干木耳、干香菇、干银耳、干豆、荞麦、燕麦、玉米、豆角、豇豆、刀豆、龙豆、蚕豆、洋葱、韭菜、竹笋、菠菜、芹菜等。
7.维生素与矿物质:参考中国居民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上述为无特殊情况的膳食建议,如合并其他疾病,应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另外,由于器质性、药物性、心理因素导致的便秘还应考虑其他解决办法,例如手术治疗、停用导致便秘的药物、心理咨询等。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1.益生菌
当摄入足够数量后,可对宿主起有益健康作用的活微生物叫做益生菌。
在慢性便秘患者中,常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的情况,而益生菌能够与肠道中的致病菌进行竞争,从而降低致病菌的定植,恢复肠道正常的发酵作用,因此研究者们推荐其作为慢性便秘的长期辅助用药。常用于治疗慢性便秘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
益生菌的使用效果常与益生菌制剂的活菌数、活菌种类、包埋工艺、服用时间等有关,因此建议在营养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2.膳食纤维(益生元)
膳食纤维是指在人体小肠内不能被消化吸收,而在大肠内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其类似物的总称。根据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分: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
可溶性膳食纤维包括树胶、果胶、瓜尔胶、植物黏胶、欧车前、葡甘聚糖等;不溶性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甲基纤维素、木质素以及合成纤维(多羧钙)等。
膳食纤维具有保留水分的特性,可以促进粪便膨胀并增加粪便黏滞性。粪便性状改善后可显著增加结肠动力、缩短结肠传输时间,从而增加排便次数。纤维成分经过肠道菌群的发酵作用生成短链脂肪酸,其具有促进肠道动力、保护肠道屏、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但是过量使用膳食纤维会使得酵解后产生气体过多而腹胀,因此应在营养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殊不知,膳食纤维还是益生菌在肠道定植的营养来源,通俗地说,膳食纤维是益生菌的“饭”,益生菌有饭吃才能在肠道“安居乐业”,充分发挥其功效。
五、便秘的建议
1.进行详细的膳食调查,评估便秘与日常膳食因素的相关性,制定改善便秘的个体化饮食计划。
2.进行身体成分分析,评估是否存在肌少症等导致内脏功能低下、肠道蠕动能力不足的因素。
3.在营养医师的指导下合理应用膳食纤维、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改善便秘。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中华消化杂志,2019,39(9):577-598.
2.Gallegos-Orozco JF, Foxx-Orenstein AE, Sterler SM, StoaJM.Chronic constipation in the elderly.Am J Gastroenterol 2012,107:18-25.
3.吕恒刚,宋云平,郭莘.便秘的危害及预防.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8):198-198.
4.贾增增,徐月姣,李吉,何若冲.功能性便秘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及其微生态治疗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19,25(8):1577-1581.
5.黄林生,高仁元,孔程,屈潇,秦环龙.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微生态治疗进展.传染病信息,2017,30(3):151-155.
6.魏薇,李晓青,费贵军. 膳食纤维对功能性便秘症状的影响.《中华内科杂志》,2019,11:845-848
7.陈鸿,刘芸.老年人结肠黑变病与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特点.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7):892-893.
营养科门诊
周一至周日都有出诊
(详见深圳市中医院或160预约挂号平台)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华路1号
营养科办公室电话:0755-23987176,内线2340
营养门诊电话:0755-88607543,内线2429
【营养医师曾瑶池】头条号、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自动回复指引:欢迎关注【营养医师曾瑶池】微信公众号!回复:肾病、糖尿病、肿瘤、痛风、高血同、骨质疏松、骨健康、血管钙化、减肥、体重管理、儿童营养、妇幼营养、大众营养、手术、术科营养、膳食、药膳、肝病、吞咽、精神疾病、节气养生、食品安全、讲座,即可获得对应专题文章。 转载/合作请联系0731zyc@163.com
编辑及审核:曾瑶池
校对: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