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肥胖日】都是糖,致胖和升糖功效却有天壤之别

曾瑶池医生 发布于2019-05-10 22:59 阅读量7316

本文由曾瑶池原创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1~2个单糖)、寡糖(3~9个单糖) 、多糖(≥10个单糖),主要膳食碳水化合物分类和组成如下表:

主要膳食碳水化合物分类和组成


注:主要膳食碳水化合物分类引自FAO/WHO,2007



是最简单的一种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如循环于血液中的糖)、果糖(如水果中的糖)、乳糖(如牛奶中的糖) 以及其它。


人体细胞的基本代谢单位是葡萄糖,葡萄糖主要由小肠纤毛上部的肠细胞吸收,由Na+-葡萄糖协同转运载体通过主动转运方式进入肠细胞,然后再由肠细胞基底膜的葡萄糖易化转运载体蛋白2 转运进入血液,从而产生血糖。




与葡萄糖相比,果糖比葡萄糖更易于人体吸收和利用,既能影响胰岛素结合,又能影响胰岛素刺激的糖转运。在同等条件下,如果将食用葡萄糖后所产生的血糖升高指数当作100的话,那么食用果糖后,人体的血糖升高指数仅为23,而蔗糖则高达65。也就是说,食用果糖后人体血糖的升高程度要远远低于其他传统的天然糖品,也因此,既往果糖以及相关制品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与肝功能不全者的饮食结构中。其实,果糖之所以升糖指数低,主要是由于果糖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要比葡萄糖和蔗糖等传统糖都要慢,并且果糖的代谢并不依赖胰岛素,而是直接进入人体肠道内被人体所消化利用。所以,果糖的升糖指数才远远低于传统糖,曾经被称之为“健康糖”。


相比食用高葡萄糖饮料而言,在用餐时食用高果糖饮料会导致胰岛素和瘦素的水平降低,饥饿激素水平升高。研究发现,由于胰岛素和瘦素水平降低和饥饿激素水平升高,大量食用果糖会导致体重增加。另外,大量摄入果糖会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




寡糖又称低聚糖,目前已知的几种重要的功能性低聚糖有低聚果糖,异麦芽低聚糖、海藻糖、低聚木糖及大豆低聚糖等,多数低聚糖不能或只能部分吸收,能被结肠益生菌利用,产生短链脂肪酸。异麦芽低聚糖的热能低,在小肠内不被吸收,因此长期食用既不增加血糖,也不改变血中胰岛素水平。不过属于异麦芽低聚寡糖的“麦芽糊精”升糖作用比较明显



多糖是较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由多个糖分子构成长链。不同的淀粉类型对血糖的影响也不相同。






所谓血糖生成指数(GI) 是指进食某种50 g糖类食物后,2 h 内血糖曲线下面积与吃50 g葡萄糖后2 h 血糖曲线下面积的比例,比例越大,血糖生成指数越高。




食物GI值常用于评价碳水化合物对血糖总体水平的影响,是衡量人体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例如以葡萄糖GI 为100,马铃薯则为85,白面包为87.9,混合谷物面包为45,花生为14,我国的马铃薯粉条血糖指数不到14。高G I 饮食增加胰岛素分泌饥饿感,增加血脂肪酸,增加肥胖、糖尿病,餐后血糖高引起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血液凝固性增强,增加心血管病危险。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对健康有多方面影响。诸多研究显示

●低血糖指数的饮食有助于减重

●高血糖指数饮食增加患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和胰腺癌风险

●高血糖指数饮食增加患2 型糖尿病、肥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低血糖生成指数(GI 为55 或更低):大多数水果和蔬菜、豆类,加工程度低的谷物、面粉、低脂乳制品和坚果。

中血糖生成指数(GI 为56 至69):白色和甜土豆、玉米、白米饭、蒸粗麦粉、早餐谷物食品如麦乳和幼粒小麦。

高血生成糖指数(GI 为70 或更高):白面包、米糕、大多数饼干、圈饼、蛋糕、甜甜圈、牛角面包、大多数包装类早餐谷物食品。



我们介绍以上关于各种糖类在减肥和控糖中的不同功效,希望医患都能广开思路,多一些选择:在低脂饮食口味不佳,无法坚持时,完全可以试试低糖、中脂、高蛋白、高蔬菜水果(低糖水果)饮食,可能更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