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食症女孩,营养医师来拯救你

曾瑶池医生 发布于2018-03-19 21:32 阅读量6885

本文由曾瑶池原创


半年来,接诊了7个神经性贪食症患者,都是女性,年龄13-30岁,患者多伴有情绪波动、抑郁、自制力差及强迫-冲动行为。其中,最严重的一个已经有十五年病史,因为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肾功能衰竭,目前靠一周四次的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神经性贪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其表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大众对它也并不太了解,但是可以毫不夸张地称之为青春杀手



                                                                 


1

了解贪食症


1贪食症概述


神经性贪食症(BN)是一种饮食疾病与心理疾病。其症状是持续性的快速过度进食,且无法自我控制。这种心理疾病通常发生在体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年轻女性,与神经性厌食症有关联。BN为周期发作不可控制的多食,可出现于神经性厌食中,但并非必然伴有此症状。此症状群包含两大主要成分,其一是不可抗拒的强迫自己多食,其二是自己设法进行呕吐以避免体重增加,有时则是滥用泻药。本症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和强烈的控制体重的愿望为特征,为防止暴食对体重的影响,患者采用各种措施,如呕吐、导泻、增加活动量等,致使体重反低于正常范围。该症发病率逐渐上升,年轻女性发病率约3%~6%,男性约3%,女性终身患病率约2%~4%,世界各地患病率相似。该症常在青少年后期或成年早期起病,可持续数年。多为慢性或周期性病程,长程预后情况尚不明确。BN的病因尚不明确,与神经性厌食症有重叠。



2贪食症的病因


该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多倾向于从生物学角度寻找病因,心理社会、家庭因素也起一定作用。
生物学因素 虽然已有研究报道该障碍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22%,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9%;其亲属中,患抑郁症的比例高于普通人群,但该障碍与遗传的关系尚不明确。血清素-肾上腺素能失衡学说认为,神经性贪食患者突触后5-羟色胺受体敏感性降低,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功能紊乱而产生发作性的暴食和其他行为症状。
社会心理因素 以瘦为美的社会文化,女性追求完美以适应职业竞争的需要,患者个性中的问题,如:缺乏自信、控制力差等带来的压抑食欲既可产生厌食,也可呈反转相,表现为发作性暴食,或者说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为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

家庭因素  家庭不仅会使会促进失调的存在,还会使障碍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研究发现,BN者的家庭通常存在缺陷。这样的家庭对患者的情感需求持否定态度与敌对态度。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家庭凝聚力、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解决外在冲突的方式都会对孩子的进食行为产生重要的作用。


3贪食症的治疗


BN治疗的目标需同时针对节食障碍症状(如体重减轻,暴食)和其他心理社会问题,开始阶段的目标是恢复正常的进食方式,以纠正进食行为长期紊乱可能引起营养不良的任何生理和心理后果。接下来的目标是解决可能与障碍发生相关的心理、社会、家庭和行为问题。如果没有认知的改变而只是提供饮食管理,即使已经恢复了正常体重,一旦患者脱离治疗监护,回到她们的旧习惯和旧信念上去,治疗便转向复发,因此心理治疗极为重要;抗抑郁药,如百忧解,可减少暴食,改善抑郁。治疗开始时,主要是通过心理治疗打消患者对体重增加的顾虑。待恢复正常进食方式后,营养医师需及时介入,给予营养治疗的同时,帮助患者恢复和维持正常体重。因为患者一旦发现体重增长成不可控状态时,可能会丧失信心,再度复发。


2

贪食症的营养治疗



1.>>>告知危害<<<




2.>>>制定体重目标<<<


最好在治疗开始的时候定好目标体重并取得同意。对成人目的是稳定的体重增加,或体重保持在人体健康的水平,并能够进食正常饮食以维持这一体重。判断体重是否正常最常用的是体重指数(BMI),BMI18.523.9kg/m2为正常,BMI小于18.5 kg/m2为营养不良,BMI大于24 kg/m2为超重,BMI大于28 kg/m2为肥胖。对青少年目的是稳定的体重增加或体重稳定,保证以正常的速度继续成长。纠正不正常的减轻体重行为如呕吐,导泻,滥用利尿剂和过度锻炼。停止暴食和其他不良行为,患者要学会有人在旁边时也能适当地、舒服地吃。


3.>>>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营养医师制定一个规律的进食计划,并指导患者遵守。一旦进食行为得到矫正,呕吐和导泻就会自行趋于减少,因为这些行为常常是过量进食的结果。神经性贪食者一般试图避免吃甜食和脂肪食物作为她们日常饮食的一部分。在暴食发作时,通常对这些食物产生强烈的渴望并且一般吃的量很大,因此纠正进食行为非常重要。


4.>>>远离成瘾食物<<<


研究发现,在供给小白鼠蔗糖后出现多巴胺敏感化同时乙酰胆碱神经递质释放延迟,饱腹感推迟等使小白鼠摄入更多的蔗糖,当糖被拿走后,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神经递质释放失衡,出现成瘾戒断反应。高脂肪食物的戒断症状也得到了与糖类一致的结论。食物成瘾者相比非食物成瘾者表现出更多与成瘾相关的行为特征,如更高的冲动和情绪化的反应、更加频繁的渴求食物、更有可能发生暴饮暴食行为以及情绪化的饮食。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美食,但是进食时一定要了解食物的成分,远离高糖、高脂、高盐等易致瘾的食物。同时要遵循食物多样化原则,主食以全谷物为主;多吃水果和蔬菜;常吃奶类、豆类;吃适量的肉类,以白肉为主,少吃红肉;食量与体力活动保持平衡;适量饮水。合理的膳食结构可以让我们远离食物成瘾。



5.>>>规律的饮食<<<


有规律的饮食也有助于预防食物成瘾。早餐在一天的饮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早餐距离前一天的晚餐,一般都超过了12 个小时,体内储存的糖原已经消耗殆尽,此时应及时吃早餐避免血糖浓度过低,如果不吃早饭,直到中午才进食,饥饿感会更加明显,因而会摄入更多的食物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很容易发生暴食行为。再说,不吃早餐导致的能量和营养摄入的不足,很难从午餐和晚餐中得到补充。因此,早上应该吃早餐并且要吃好早餐,以保证摄入充足的能量和营养。午餐可以补充上午和下午的能量,所以一定要吃饱。到了晚上,由于运动量减少,所有器官都需要休息,所以要吃少,避免增加肠胃的负担。同时,两餐之间的时间间隔最好维持在4-5小时,规律的三餐可以避免体内较大的血糖波动和产生强烈的饥饿感。



6.>>>饮食策略<<<


避免手抓食品,进食盛放在器皿的食品;

进食热食以增强饱感;

每餐加入蔬菜、沙拉、水果来延长进餐的时间;

选择全麦、高膳食纤维含量的主食,尽量增加食品体积;

有均衡的饮食结构,每餐要包括多种食品;

选择小份食品以控制食量,如100ml大小盒装酸奶,食物均切成小条或小块状;

⑦坐着进食正餐或加餐;

为每餐作一个计划,并在进餐之前把计划记录在一个进食记录里。给自己设一个容易的目标。

除了以上饮食策略,还要学会如何与消极情绪和平相处,努力寻找除饮食外可以安抚情绪的事情,比如运动、听音乐、聊天倾诉等都是疏导情绪的好方法。保持情绪的愉悦可以让我们离食物成瘾更远一步。<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line-height: 24px; font-family: 宋体; color: rgb(51, 51, 51); box-sizing: border-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