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不愿与他人交流或缺乏交流技巧、对父母缺乏依恋感、语言发育滞后、重复刻板动作等。目前还没有治疗自闭症核心症状的有效方法,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行为干预法、特殊教育法、药物治疗法、生物医学干预法、饮食疗法以及心理干预法等。
而饮食疗法相比其他疗法更经济、更安全、几乎没有可预见的风险和副作用,能与其他疗法同时使用,所以更易被家长或社会福利团体采用。适当的饮食能帮助患者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改善心理。
营养缺乏与自闭症
研究发现,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可能导致心理和行为发生改变。维生素B族和微量元素对大脑健康和记忆等至关重要,这些营养素缺乏可能对大脑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程度与自闭症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患儿睡眠情况和肠道症状明显好转。
n-3不饱和脂肪酸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而自闭症患者体内大多缺乏不饱和脂肪酸,给患者服用n-3不饱和脂肪酸6周后,患儿在刻板、多动和不当言论等方面表现良好,干预12周,患儿的多动行为明显减少。其他营养补充剂,如谷氨酰胺、低聚糖以及精氨酸、肌肽、维生素C等对自闭症症状也有改善作用。
食物不耐受/过敏与自闭症
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引起食物不耐受或过敏。减少或避免某些食物能减轻自闭症患者的某些症状,无麸质/无酪蛋白饮食可改善自闭症症状,有效率可达51%,这种疗法虽广为流传,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是很清楚。自闭症儿童对某些食物成分不耐受或过敏可能影响了大脑发育。有研究发现,对伴有胃肠功能紊乱的自闭症患者禁食敏感食物4和14周后能有效改善症状,但长期效果不明显。此外,自闭症儿童体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或过敏反应,他们的免疫球蛋白抗体IgG,IgE和IgA水平普遍偏高。
“卫生假说”理论认为,太干净的环境对人体健康不一定有好处,减少了他们被微生物“接种”的机会,导致免疫系统发育异常,异常的免疫系统能影响大脑发育,从而影响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语言和社会交往。
食品添加剂与自闭症
人工色素、防腐剂等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对儿童的大脑发育可能存在不利影响,增加自闭症风险。加工食品中的人工色素或苯甲酸钠等能导致儿童多动症。调查显示,2005~2010年,美国6~21岁的人群中,患有自闭症的比例升高了91%,而其罪魁祸首可能是一种人工甜味剂——果葡糖浆,过多的果葡糖浆摄入会导致锌、钙、铜和磷等营养素的摄入失衡。
因为环境污染,食物和饮水中可能残留砷、铅、汞、镉、锑和锰等重金属,这些重金属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毒害,重金属和生物异源物质能引起人体代谢异常。铅和汞这两种环境中常见的重金属,在自闭症儿童体内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血液和尿液中重金属含量更高。
肠道微生态与自闭症
首先,不同的出生方式可以影响婴儿体内定植的微生物和健康状况,剖腹产和顺产的婴儿,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而剖腹产是诱发自闭症的影响因素之一。此外,不同的喂养方式也会导致肠道微生物不同,母乳喂养的婴儿与人工喂养的婴儿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显著不同。细菌会通过母亲的哺乳方式和乳汁传递给孩子,早期从母亲乳汁中获取的有益微生物不足,细菌的传递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后期的肠道问题,而肠道微生物的异常可能引起自闭症症状。
近年来,用益生菌或其代谢产物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来改善肠道微生物平衡状态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研究发现,给33名自闭症患者服用含有5种益生菌的胶囊和一种来自乳酸菌细胞裂解物的免疫激活剂21 天后,88%患者的语言沟通、社会交往、感觉、认知意识以及身体健康和行为等方面的症状明显改善;48%的患者腹泻症状明显减轻;52%的患者便秘症状明显好转。食物在构建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具有决定作用,而肠道微生物又能进一步帮助人体从食物中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
自闭症患儿可能在胎儿时期或母亲怀孕时就埋下伏笔,甚至母亲在怀孕之前就已经存在发生自闭症的高风险因素。因此,建议孕妇在怀孕前或怀孕期间尽早咨询相关医生,同时密切关注母亲怀孕前和怀孕期间的饮食和营养状况,调节肠道微生态,降低剖腹产率,坚持母乳喂养等,都是提早预防、降低自闭症风险的积极举措。
参考文献
1. Vela G,Stark P, Socha M,et al. Zinc in gut-braininteraction in autism and neurological disorders. Neural Plas, 2015,2015:972791
2. Adams J, Johansen L, Powell L, et al. Gastrointestinalflora and gastrointestinal statu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comparisons totypicalchildren and correlation with autism severity. BMC Gastroenterol, 2011,11: 22
3. Mostafa G, Al-Ayadhi L. Reduced levels of plasma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serum carnitine in autistic children: Relationto gastro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 Behav Brain Funct, 2015, 11: 1–7
4. Keunen K, van Elburg R M, van Bel F, et al. Impact ofnutrition on brain development and its neuroprotective implications following pretermbirth. Pediatr Res, 2015, 77: 148–155
5. Goin-Kochel R P, Mackintosh V H, Myers B J. Parentalreports on the efficacy of treatments and therapies for their children with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Res Autism Spectr Disord, 2009, 3: 528–537
6. 李素水, 贾美香, 孙志刚, 等. 禁食敏感食物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5, 42: 23–26
7. Becker K G. Autism, asthma, inflammation, and the hygienehypothesis. Med Hypotheses, 2007, 69: 731–740
8. Chassaing B, Koren O, Goodrich J K, et al. Dietaryemulsifiers impact the mouse gut microbiota promoting colitis and metabolic syndrome.Nature, 2015, 519: 92–96
9. Yassa H A. Autism: A form of lead and mercury toxicity.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14, 38: 1016–1024
10. 高建,宋慧,段永恒,等. 深圳市202 例孤独症儿童出生前后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 319–321
11. DO R W, Roberts E, Sichel L S, et al. Improvements in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mong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receivingthe Delpro® probiotic and immunomodulator formulation. Prob Health,2013,1: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