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的治疗重点就是:要及时,越早越好

杨龙医生 发布于2023-03-11 22:30 阅读量1641

本文由杨龙原创

这不是故事,是真人真事。周一中午,在科室值班房的对话:“龙哥,我上周六突聋了。”“串,你开玩笑吧。”“真的,不骗你。”“那现在怎么样了?”“好了八、九成。今天查了听力基本正常了。”“那就好,来说说具体是怎么回事?”“最近这段时间睡眠不是太好。周六晚上22:30左右,我洗漱完毕准备睡觉的时候,突然左边耳朵出现巨大地哄哄声响,整个左边耳朵像被什么东西堵得实实的,听得很小声。回想以前劳累后也会出现类似情况,一般几秒钟就能自己好了。但那天持续了半个小时都不好,而且左边耳朵明显听不清手机语音。一个耳鼻喉科医生的直觉告诉我,这应该是突聋了。所以我当即开车回到了医院,按照我们专科治疗突聋的方案马上用药治疗,在输液过半的时候,耳鸣就小声了,听力也好转。昨天又输了一次液,今天再巩固了一天,现在听力基本没问题了。”“那幸好。治疗的及时。正确的时间找到正确的方案。以后要注意调整好睡眠呀。”“突聋”那是什么鬼?突聋:全名是突发性聋,又叫特发性聋。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在短时间内(72小时)听力突发下降,甚至可以完全听不到一点声音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突聋的发病率27.5/10万.发病年龄多见于35岁-45岁之间,近几年青少年的病例也逐渐增多。“聪”说文解字:察也,聪察以双耳为训。古汉语字典解释为:①听力好②听得清楚。可见要成为一个聪明人,基本要具备好的听力。“失聪”就是医学上描述一个人听力不好。突聋就是急性失聪的表现。

为什么会突聋?

基本每个突聋的患者都会问这个问题。突聋的原因复杂,其病因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均可能引起突聋,常见的病因包括: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临床发现,突聋的患者大都有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大、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诱发因素。

突聋只是表现为听不清吗?

大部分患者都是直接表现为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了。有部分患者只是觉得耳朵堵塞感,耳朵哄哄声。甚至有些极重度突聋的患者,表现为剧烈眩晕呕吐。忽略了听力的变化,耽误了治疗。听不到就是突聋吗?突然听不到了,还有其它的可能。也许就是一团耳屎,因为不小心进水了,耵聍(耳屎)图1膨胀就把外耳道堵塞,听力也会下降。或者是感冒鼻塞,不正确擤鼻方式,咽鼓管堵塞,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图2。(新冠后出现好多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不要盲目用药。到专科检查就能辨真伪。

突聋治疗的时机?突聋是耳科的急症,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重度的突聋也叫内耳卒中、内耳中风。所以治疗时机就是:赶早!趁早!尽早!

我已经耳聋好几天了,还能治疗好吗?

总有身不由己的时候。也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都像上面的“串”具备耳鼻喉医师的专业素养。往往大部分患者对待突聋都不像对待脑卒中般重视。当然也是因为一部份突聋具有一定隐蔽性、迷惑性。比如早期只是耳朵闷堵,耳朵轰鸣,或者眩晕。去就诊时都是几天后甚至几周后。这时的治疗效果确实是会差强人意。但只要发现了,就要及时去治疗。

突聋3个月了,可以躺平吗?

突聋的病因复杂,病理机制不明确。有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及时或者长期的焦虑紧张,或者病情较重,或者是气郁质、血瘀质体质。经过积极治疗后听力仍有损失。甚至超过三个月的治疗仍没有恢复。怎么办?我的建议是不要放弃。我们可以不再服用药物,但需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调整情绪,调整心态。早睡早起;饮食适宜,保护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因为耳朵只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它功能的损失也是我们内在脏腑功能出现异常的一种表现。相对于脑中风,内耳中风是身体给我们相对温柔的提醒。临床上也有见到突聋一年多还恢复的个案。

中医院治疗突聋有绝招吗?

现代医学对耳朵的研究远非传统医学可比拟。我们的治疗也是在突聋指南的指导上积极治疗。药物上也使用如糖皮质激素、抗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抗氧化剂、扩血管药、营养神经等药物。同时进行耳内或耳后的药物注射。除此,我们认为,人是一个整体,耳朵只是整体的一部分,我们不能仅是关注耳朵的情况,更要调整患者的精神,情绪,睡眠。中医药的参与,中医针灸、敷贴、中医熏洗以及我们医师的宣教都是围绕“整体观”进行。医学没有绝招之说。三分治,七份养,在正确的时间用上正确的方法。医患同心才是绝招。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