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关心叫:中医提醒您别着凉,小心中风

秦秀德医生 发布于2017-10-14 16:47 阅读量6134

本文由秦秀德原创

本文作者: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科 秦秀德 虢周科




“一叶落兮天下秋”。
中秋节已渐行渐远,
天气转凉,秋冬季节如期而至。
每年秋冬之交是中风的高发季节

为什么?
因为秋末冬初天气转寒,受冷空气刺激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易于痉挛性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加大,引起血压升高,此时,血小板也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因此极易导致中风的发生。
患有高血压的并人要注意咯

这个时节,患有高血压的病人血压控制就更容易出现问题,平时吃的降压药仍然照着吃却不能使血压达标了。秋冬气温骤降,高血压患者的脑内血管比较脆弱,一旦外周血管收缩,就容易诱发脑出血;“深秋霜降,燥金气盛”,秋冬天气干燥,身体缺少水分,血液浓缩,也容易使血小板凝集堵塞血管而导致脑梗塞。
由此可见,在秋冬季节高血压患者尤其应注意保暖,保护外周血管,注意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适当的调整降压药物的服用。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在志为怒”,主疏泄气机,主生发条达。怒则气上,而血随气逆,上冲于脑,发为眩晕头痛。甚则“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中医的角度
中医认为恼怒急躁等不良情绪与高血压和中风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学会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不良刺激,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培养业余爱好,丰富精神生活,并适当运动,清淡低盐低脂饮食,起居有常,减少熬夜,戒烟限酒,此即《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如此方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中风的症状以及应对方案
一旦高血压病人突然出现头晕或头痛、天旋地转感、恶心欲呕/呕吐;或手脚麻木乏力、语言不利、喝水呛咳;或是视物模糊,走偏道,站立不稳,这就提示他可能中风了!
家人要做的就是让病人躺下并减少活动,尽快打120电话送往就近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时间就是大脑”,越早赶往医院对患者的预后越好。

深圳市中医院脑病科在高血压、眩晕、中风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上述疾病,运用多学科优势,积极开展脑梗死时间窗最新诊疗指南,并注重跟踪脑血管病最新诊疗指南,在脑梗死急性期严格按照诊疗指南进行积极治疗,并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结合针灸、康复理疗等措施,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提高了中风患者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同时,重视“未病先治”,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给以合理的保健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