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夏景龙医生 发布于2023-08-10 15:25 阅读量281

本文由夏景龙原创

       肠套叠指的是一部分的肠管套入另一部分的肠管,它的命名原则是把近端套入部肠段的名字放在前面,然后再把远端套鞘部肠段的名字放在后面,比如回结型,就是把回肠套入了结肠。

       超过百分之八十的肠套叠都是回结类型,因为近端肠管的肠系膜也套在了远端肠腔内,这就导致了系膜血管的压迫,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肠壁水肿,如果不及时的复位,就会导致肠道的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导致肠道坏死。

       肠套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1.原发性肠套叠

       90%为原发,并未发现被套的肠段及其周边组织有明显的器官损害。肠套叠可以有一个起点,当肠道运动时,它的近端肠管进入远端肠腔。在手术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在套接肠段头上发现肠道内的淋巴结肿大。

       肠套叠多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等疾病之后,其中超过50%的病例都是由腺病毒、轮状病毒等感染引起的。

       2.继发性肠套叠

      美克尔憩室,阑尾,息肉,肿瘤,过敏性紫癜引起的粘膜下出血,非霍奇金淋巴瘤,异物,胰脏,胃液,肠道重复畸形,美克尔憩室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出现继发肠套叠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囊性纤维化症患者容易出现肠套叠,而且容易复发,需要进行多次复位。9-12岁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肠道分泌液浓缩和粪石形成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