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妇科门诊,我们医生经常在问诊过程中发现,很多女性都是比较关心两癌筛查的。今天,想跟大伙谈一下关于两癌筛查的相关问题。
是的,对于两癌筛查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目前很多女性已经养成定期筛查的习惯,但很多体检也只是做了常规检查,并非两癌筛查。
什么叫两癌筛查?
两癌指的是:宫颈癌和乳腺癌。
两癌筛查就是指通过先进的检查手段,排查出受检者是癌症还是一般的妇科疾病。
每年相关机构开展妇女两癌筛查,都是为帮助广大女性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预防疾病知识,培养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将这两种危害女性健康的癌症,尽早地排查出来。
那么,两癌筛查要怎么查?
一、乳腺防癌筛查
1、筛查人群
45岁~70岁的一般风险人群应进行乳腺癌筛查。乳腺癌一般风险女性即除了乳腺癌高风险人群以外的所有适龄女性。
高风险人群宜从 40 岁开始进行乳腺癌筛查,符合下列 a)、 b)和 c)任意条件的女性为乳腺癌高风险人群。
(a) 具有遗传家族史,即具备以下任意一项者:
(1) 一级亲属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
(2) 二级亲属 50 岁前,患乳腺癌 2 人及以上;
(3) 二级亲属 50 岁前,患卵巢癌 2 人及以上;
(4) 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已知 BRCA1/2 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或自身携带 BRCA1/2 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
(b) 具备以下任意一项者:
(1) 月经初潮年龄不大于 12 岁;
(2) 绝经年龄不小于 55 岁;
(3) 有乳腺活检史或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史,或病理证实的乳腺(小叶或导管)不典型增生病史;
(4) 使用“雌孕激素联合” 的激素替代治疗不少于半年;
(5) 45 岁后乳腺 X 线检查提示乳腺实质(或乳房密度)类型为不均匀致密性或致密性。
(c) 具备以下任意两项者:
(1) 无哺乳史或哺乳时间短于 4 个月;
(2) 无活产史(含从未生育、流产、死胎)或初次活产年龄不小于 30 岁;
(3) 仅使用“雌激素” 的激素替代治疗不少于半年;
(4) 流产(含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 不少于 2 次。
注1:一级亲属指母亲、女儿以及姐妹。
注2:二级亲属指姑、姨、祖母和外祖母。
【一般风险人群】
一般风险人群的筛查措施为:
(a) 每 1 年~2 年应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
(b) 如不具备乳腺超声检查条件, 宜使用乳腺 X 线摄影检查。
【高风险人群】
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措施为:
(a) 每年应进行一次乳腺超声联合乳腺 X 线摄影检查;
(b) 对于不具备乳腺 X 线摄影检查条件的地区, 宜选择乳腺超声进行检查;
(c) 对于检测为 BRCA1/2 突变携带者, 宜使用乳腺超声联合乳腺 X 线摄影进行检查后,加用乳腺核磁检查。
2、乳腺 X 线摄影诊断结果分类
乳腺X线摄影结果诊断依据宜按下列规定进行评估分类:
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a) BI-RADS 0:现有影像未能完成评价,需要增加其他影像检查,包括加压点片、加压放大、加拍其他体位,或行超声检查;
(b) BI-RADS 1:正常,乳腺 X 线摄片无异常发现。恶性可能性 0%;
(c) BI-RADS 2:良性发现,存在明确的良性改变,无恶性征象。恶性可能性 0%;
(d) BI-RADS 3:良性可能大的病灶。恶性可能性大于 0%但不大于 2%;
(e) BI-RADS 4:可疑恶性的病灶,但不具备典型的恶性征象。恶性可能性大于 2%但小于 95%;
-BI-RADS 4A:低度疑似恶性,恶性可能性大于 2%但不大于 10%;
-BI-RADS 4B:中度疑似恶性,恶性可能性大于 10%但不大于 50%;
-BI-RADS 4C:高度疑似恶性,恶性可能性大于 50%但小于 95%;
(f) BI-RADS 5:高度提示恶性的病灶,有典型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 恶性可能性不小于 95%。
2、乳腺超声诊断结果分类
乳腺超声结果诊断依据宜按下列规定进行评估分类:
(a) BI-RADS 0:超声获得的诊断信息不完整,无法评价,需召回患者,建议其行其他影像学检查如乳腺核磁、乳腺 X 线后再评估;
(b) BI-RADS 1:阴性,超声上无异常发现。恶性可能性 0%;
(c) BI-RADS 2:良性病变,存在明确的良性改变,无恶性征象。恶性可能性 0%;
(d) BI-RADS 3:良性可能大的病灶。恶性可能性大于 0%但不大于 2%;
(e) BI-RADS 4:可疑恶性的病灶,但不具备典型的恶性征象。恶性可能性大于 2%但小于 95%;
-BI-RADS 4A:低度疑似恶性,恶性可能性大于 2%但不大于 10%;
-BI-RADS 4B:中度疑似恶性,恶性可能性大于 10%但不大于 50%;
-BI-RADS 4C:高度疑似恶性,恶性可能性大于 50%但小于 95%;
(f) BI-RADS 5:高度提示恶性的病灶,有典型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恶性可能性不小于 95%。
3、结果管理与随访流程
筛查结果按下列规定进行管理:
(a) BI-RADS 1 和 BI-RADS 2:无需特殊处理;
(b) BI-RADS 3:乳腺 X 线摄影评估为 BI-RADS 3, 宜在此后 6 个月时对病灶侧乳腺进行乳腺 X线摄影复查,第 12 个月与24 个月时对双侧乳腺进行乳腺 X 线摄影复查。如果病灶保持稳定,则可继续复查;2 年~3 年随访无变化者可以降为 BI-RADS 2,如果复查过程中病灶消失或缩小,可直接评估为 BI-RADS 2 或 BI-RADS 1。若复查过程中病灶有可疑发现,应考虑活检。
乳腺超声评估为 BI-RADS 3,宜 3 月~6 月行乳腺超声复查,2 年随访无变化者可降为 BI-RADS2;
(c) BI-RADS 4A:应进一步影像检查,必要时活检;
(d) BI-RADS 4B:应进一步影像检查, 宜进行活检;
(e) BI-RADS 4C 和 BI-RADS 5:应进行活检。
二、宫颈防癌筛查
宫颈癌的筛查第一步就是进行HPV检查。
HPV全称人类乳头瘤病毒,属DNA病毒,人皮肤和粘膜上皮细胞是其宿主,在组织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无法在体外的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中生长,也不能在实验动物中接种生长。
【HPV的分型】
迄今为止至少有百余种类型的HPV已被鉴定出,且仍在陆续发现新的类型,不同类型与致病性和临床表现类型有关联。
根据HPV的致癌性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HPV主要是导致皮肤或生殖道疣,高危型HPV感染则会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主要是HPV16、18。
不同的型别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根据侵犯的组织部位不同可分为:
01.皮肤低危型
包括HPV-1、2、3、4、7、10、12、15等,与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等相关。
02.皮肤高危型
包括HPV-5、8、14、17、20、36、38,与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有关,其他还与可能HPV感染有关的恶性肿瘤包括:外阴癌、阴茎癌、肛门癌、前列腺癌、膀胱癌。
03.黏膜低危型
如HPV-6、11、13、32、34、40、42、43、44、53、54等与感染生殖器、肛门、口咽部、食道黏膜有关。
04.黏膜高危型
HPV-16、18、30、31、33、35、39与宫颈癌、直肠癌、口腔癌、扁桃体癌等有关。
【HPV的感染途径】
●性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用具等;
●医源性感染:医疗操作时消毒不严,可造成医源性感染等;
●母婴传播:是由婴儿通过孕妇产道的密切接触。
【哪些人需要检测HPV?】
●有性生活史的女性,30岁以上为高风险人群,应格外引起重视;
●初次性行为过早(小于16岁);
●有多个性伴侣;
●多次流产者;
●有吸烟史;
●有生殖道病毒感染史的女性;
●妊娠前的女性;
●有宫颈癌家族史。
【如果查出HPV应该怎么办?】
根据化验结果,如果是低危型阳性,建议做一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
如果TCT阴性,1年后复查就可以了。
如果是高危型阳性,尤其是HPV16或18阳性,除了TCT检查以外,还需要阴道镜宫颈活检除外宫颈癌前病变。
总之,就算检测出低危型HPV阳性也不必过于恐慌,大部分可以自体清除;高危型HPV感染(尤其是HPV16、18)则应提高警惕,定期复查。
如果到了必须用药时要及时用药,要合理正确的用药,要在医生、药剂师等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用药,从而确保身体健康。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专属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