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辩证观,整体观,如何去理解?

郑芝环医生 发布于2018-07-23 21:21 阅读量6064

本文由郑芝环原创

中医的辨证观、整体观念是中医最大的特色,和西医的思维大有不同,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在药物治疗方面是有极大的不同。

比如高血压,西医更多的是了解高血压形成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研究药物能够安全有效的降血压,多针对的是“病”;中医更多的是从个体的症状出发,对个体进行辨证分析治疗,所谓千人千面,用药也是千差万别,整体去调理,更多治疗的是“人”。

临床所见,有些老百姓对中西医基本的思维不理解,比如很多时候认为肝炎、肝硬化、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就是肝胆的问题,但其实很多肝胆的疾病并不只是肝胆的问题,有时候跟脾胃相关,从脾胃方面去调理,反而能够取得明显的疗效;而见到肝炎胆囊炎等疾病,套西医的思路,就是使用清热解毒试图消炎的方法思维,是极其愚昧的,后患无穷。

整体观、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优点和精髓所在,但从另一个侧面去看,这也变成难点,因为没有了固定的套路,流散无穷;所以传统的经方派会用六经统所有经方,而六经的方法论掌握好的话,适用性极强,几乎能囊括内外妇儿疾病。

而传统教科书,对某些病的认识往往就是分型治疗,这很多用的是脏腑辨证的思维方法,本身是没有错,但是实际临床操作起来难度非常大,首先患者的症状表现不典型,给辨证造成很大的困扰,再因为不同的个体差异很大,多数病人身体上不只是单一疾病,很多是多个疾病的共同体,症状细数下来都是十几二十个,这就非常考验医生的辩证技巧。

解决这些问题,六经的方法论是一种有效方法,另外,《四圣心源》也提供了一种临床上治病辩证的有效方法论,就是重视脾胃的升降,把脾胃作为人体中枢看待,心肝肺肾对应这个中枢的四维,形成脾胃中枢运转四维驱动的形象脏腑辨证整体观,因此在错综复杂的病机病症面前,重视脾胃的升降中枢的运转,对理解脾胃和其他脏腑的联系关系,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可以理解为这是治杂病的要领和诀窍。

关注我,获取更多中医养生文章;文章作者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