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什么是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简称 RF)是人体内的一种自身抗体,可以用来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据研究报告,在类风湿病人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占 40%—70%,其中尤其以病变广泛、病情严重、病程长、活动期及有关节外病变者的阳性率为高,且长久存在。正因为如此,国际上通用的诊断类风湿标准中,都将类风湿因子列为其中之一。类风湿因子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血清学标志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标志。约 90%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 RF 呈阳性。某些自身免疫病,如冷球蛋白血症、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SLE 等患者都有较高的阳性率。一些其他疾病如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也可出现 RF。
14.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否就是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在很多结缔组织病中都可以出现阳性,甚至 5% 的正常老年人类风湿因子可阳性,随着年龄的增高,阳性率可增加,年龄超过 75 岁的老年人,类风湿因子假阳性率为 2%-25% 不等,且在许多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也可出现,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等,因此不能单纯以类风湿因子来判断类风湿关节炎。
15. 何谓类风湿结节?
类风湿结节是重要关节外病变之一,结节为结实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多见于经常受压或摩擦部位的皮下,肌腱或骨膜上,类风湿结节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晚期。
16. 风湿三项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有什么价值?
传统的风湿三项是指:「抗 O」、C 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RF)。抗 O 抗体高,有利于 A 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诊断;C 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如 C 反应蛋白高,提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 RF 在类风湿关节炎中阳性率 50%-70% 左右,持续高滴度 RF 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处于活动期,骨侵蚀发生率高,预后不好,因此,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的诊断意义,C 反应蛋白可判断疾病的活动性,抗 O 与类风湿关节炎无明显关联。
17. 如何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有 ACR1987 年的标准及 ACR、EULAR2009 年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后者更有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ACR1987 年的标准
(1)关节内或周围晨僵持续每天至少 1 小时,病程至少 6 周;
(2)至少同时有 3 个关节区软组织肿或积液,至少 6 周;
(3)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区中,至少有一个关节区肿胀,至少 6 周;
(4)对称性关节炎,至少 6 周;
(5)有类风湿结节;
(6)手 X 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7)类风湿因子阳性。
凡符合上述 7 项者为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符合上述 4 项者为肯定的类风湿关节炎。
2010 年的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继续使用 ACR 1987 年分类标准,同时采用了2009 年ACR /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的新的 RA 诊断分类和评分系统,对RA 的诊断标准进行了重新界定。
新标准主要分为两部分进行诊断:
(1)当患者出现至少有1 个关节肿痛,并有滑膜炎的证据,排除了其他疾病引起的关节炎时,只要有典型的常规放射学 RA 骨破坏的改变,就可诊断为RA;
(2)如不能满足第一部分诊断标准时,则采用第二部分即评分系统进行诊断:该标准对关节受累情况、血清学指标、滑膜炎持续时间和急性时相反应物 4 个部分进行评分,总分 ≥6 分以上也可诊断为 RA。
ACR、EULAR2009 年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分关节受累、血清学、滑膜炎持续时间、急性时相反应物 4 个部分,评分为 10 分。总得分大于等于 6 分以上可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可疑类风湿关节炎大致设为 3~4 分(3-5 分可疑似类风湿关节炎)
18. 类风湿关节炎能治愈吗?
虽然目前尚未有能治愈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但是及早治疗还是有助于预防残疾的发生。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多数病例可使病变完全消失,通常将这种治愈称为临床缓解。
19. 类风湿关节炎该如何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性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以药物治疗最为重要。常见的治疗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植物药制剂等,患者不能随意用药,不能过多使用激素类药物,要多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关节置换和滑膜切除手术。
20.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1)非甾体抗炎药:
包括布洛芬,吲哚美辛,双氯芬酸,美洛昔康、塞来西布等;
(2)慢作用抗风湿药:
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硫唑嘌呤,雷公藤,金制剂,环孢素等;
(3)糖皮质激素:
包括全身应用及局部应用,全身应用起效快,但副作用多,局部关节腔内注射副作用小,但每个关节每年注射次数最多不超过 3 次;
(4)生物制剂:
包括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白介素受体拮抗剂等。
2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能否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控制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但该药不能阻断类风关的进展和关节破坏,而且长期应用还可能产生副作用。
一般认为,当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具有下列情况时,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1)有严重的关节外病变,如有血管炎、心肌炎、心包积液、间质性肺炎等;
(2)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病情严重或比较严重时;
(3)目前认为,糖皮质激素可以在其他慢作用药物尚未显效前使用,在等待慢作用药物如金制剂、氯喹、羟氯喹、青霉胺、甲氨呤等起效时使用,当这些药物起效时,即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剂量,逐渐停用。
22.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生物制剂有哪些?
生物制剂,即基因工程蛋白,是目前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最新且最具疗效的药物,这类药物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中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组分来发挥疗效。生物制剂通常在其他药物未能阻止炎症发生的情况下使用,可减缓甚至终止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的进展。
(1)TNF 阻滞剂可通过抑制一种称为肿瘤坏死因子(TNF)的炎性蛋白来减轻疼痛和关节损伤。TNF 阻滞剂可以阻止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恶化,包括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等;
(2)其他抑制免疫系统不同区域的生物制剂包括托珠单抗、阿那白滞素和 B 细胞单克隆抗体。
23. 哪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需要接受外科手术,具体如下:
(1)肌腱断裂或有断裂的危险;
(2)神经压迫或有压迫的危险;
(3)类风湿结节伴有疼痛;
(4)颈椎不稳,半脱位,伴有神经系统体征;
(5)严重畸形引起日常活动困难,如髋关节过度内收畸形;
(6)牙齿咬合困难需行下颌关节髁状突切除术。
24. 如何处理突然发作的关节疼痛?
通常予以非甾体抗炎药对症处理,临床应用较多的包括美洛昔康、塞来西布等口服或肌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