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足底筋膜炎主要是由于长时间走路或跑步,足底长时间受到超负荷的压力所造成的, 足底筋膜炎是普通人群足跟部疼痛的最常见原因,患病率约为10%,40~ 60岁是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男女比例约为2:1,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容易患上足底筋膜炎:
长时间走路、爬楼梯、长时间站立者以及喜欢跑步锻炼的人也容易患足底筋膜炎。因为,长期进行剧烈运动,每天保持过高的运动量,久而久之,容易使得足底筋膜出现慢性磨损,损伤导致足底筋膜炎。
长时间穿不舒服的鞋子或者长时间穿高跟鞋,容易导致足底筋膜发生挛缩,当活动时,就有可能牵拉到这层挛缩的筋膜,而产生疼痛,形成足底筋膜炎。
肥胖、糖尿病、足部畸形、长时间站立、行走的职业的人风险高于常人,容易患上足底筋膜炎。
二、足底筋膜炎典型症状
足底筋膜炎最常见症状为脚跟疼痛,压痛点常见为足底靠近足跟处或足跟前一点,单侧多见,也有双侧。疼痛在患者早晨起床下地时最为明显,有时像针扎一样,稍活动后疼痛会减轻。
三、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发现位于足跟处的骨质增生(骨刺),但骨质增生不一定会疼痛,并不是足底筋膜炎的特异性表现。当足底筋膜出现钙化时,可在X线上清晰显示。X线作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有助于足底筋膜炎的鉴别诊断。彩超检查也有一定意义,可显示组织厚度、水肿。
磁共振成像检查(MRI)主要用于治疗反复不愈顽固性足跟疼痛患者。MRI可观察到足底筋膜厚度及信号改变,在跟骨骨髓水肿、跖腱膜周围软组织肿胀改变程度有良好诊断表现。
四、足底筋膜炎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首先要穿舒适的鞋,口服双氯芬酸、艾瑞昔布、中成药等药物、以及外用药膏、理疗、足底按摩以及中药泡脚等,以缓解和消除炎症。也可以佩戴功能矫形鞋垫以抬高足弓减轻肌肉紧张、足底筋膜的张力,配合冲击波等理疗。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行局部封闭治疗或手术治疗。足部畸形者可手术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