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岁,阴道流血1月余
剧情都是这样发生的
一个神情淡漠的中年妇女来到我的诊室,看她的脸色不对劲,一眼就断定她有贫血,而且不轻。
她说,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血,经量较前增多1倍,伴血块,间断出血至今仍不干净,量时多时少,非常疲惫,伴有头晕、乏力。两周前于外院就诊,查了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63g/L,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厚伴回声不均,建议做诊刮,但患者拒绝治疗,后自行外院购买补血药吃。由于持续阴道流血让她不能安心工作,整个人都很憔悴。
鉴于贫血情况,我首先需要明确目前到了哪个阶段,是否需要马上输血,立即复查了血常规,血红蛋白为70g/L,暂时不需要输血。但是需要找寻引起流血不止的元凶,遂我给她办理的入院。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约20mm,宫腔内似可见两个低回声结节相连续呈哑铃状,大小约41x21(位于宫腔上段,边界不清),30x17mm(边界清,位于宫颈内口上方),考虑黏膜下子宫肌瘤。
术前与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病情:引起阴道流血的原因分析:①患者目前处于围绝经期,可能长期处于一个无排卵的状态,内膜缺乏孕激素保护后呈持续增生改变,现超声提示内膜20mm,所以不排除内膜病变可能,需要取出内膜明确病理性质;②超声提示两个黏膜下子宫肌瘤,虽然亦可引起异常子宫出血,但此两个肌瘤直径有3cm、4cm,已经长了一段时间,引起淋漓不净的可能性降低,由于肌瘤体积大,此次手术不一定能完全切干净,因为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手术风险将会急剧增加。最后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安排了第二天的手术。
得益于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鼎力相助,手术非常顺利,刮取内膜送检(术中看到内膜血管丰富—子宫内膜病变的一种表现),同时完整切除了两个黏膜下子宫肌瘤,送了病理检查。
术后第二天出院前,患者基本上已经没有阴道流血。
四天后返院复诊,患者蜡黄脸色慢慢消退,精神气提起来了。查看病理结果提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增生里最轻的一种),黏膜下子宫肌瘤。后续继续予药物调理月经及补血治疗。
其实这病人的治疗还算是及时的。但是现实中仍有很多女性会有这样一个误解,以为更年期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是正常的表现,以致耽误了及时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