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重获新生,收获再做一回妈妈的喜悦

沈燕琼医生 发布于2024-10-09 11:46 阅读量189

本文由沈燕琼原创

  ---记一例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成功自然妊娠案例分析

      患者谢女士,41岁,2007年足月顺产1孩,现体健,2008年人流一次,2018、2019年分别因自然流产行清宫术,2020年因稽留流产行药流+清宫术,此次术后经量较前减少2-3倍,经量极少。因有再次妊娠需求,于2024年3月在我院行阴道内镜检查示:宫颈峡部至宫腔下段见致密瘢痕组织,难以进入宫腔,患者诉疼痛难忍,仅见一小孔,窥见宫腔呈窄筒状,未见完整宫腔形态,考虑宫腔粘连,后转住院行麻醉下宫腔镜,术中见宫颈峡部至宫腔下段见致密瘢痕组织,仅见一小孔,窥见宫腔呈筒状,诊断:重度宫腔粘连,使用微型剪刀分离下段粘连后进入宫腔,见宫腔形态欠规则,右侧壁及右半宫腔均为致密肌性瘢痕组织,双侧宫角及输卵管开口未见,使用微型剪刀自右侧壁切除右半宫腔瘢痕组织,可见后壁少许内膜,未见明显腺体,术中请超声监护下分离右侧宫角表面瘢痕,仍未能见右侧输卵管开口,未见腺体,同法分离左侧宫角表面瘢痕,后可见左侧输卵管开口及内膜,并可见腺体开口,左侧壁表面可见菲薄内膜,术后宫腔形态基本恢复正常,于宫腔内注入防粘连阻隔剂。术后给于补佳乐(每天一次,每次两粒)+地屈孕酮(每天一次,每次一粒)人工周期,并安排磁热治疗促进内膜修复。一个月后再次住院,诉经量未见明显增多,复查宫腔镜,宫颈内口处膜状粘连,宫腔形态基本正常,双侧壁为膜状粘连,双侧宫角见数个条索状粘连带,前后壁内膜光滑,腺体开口尚可,双侧输卵管开口可见,术中诊断:宫腔粘连(轻度),再次分离粘连。

    术后一直监测超声了解内膜厚度,在排卵期最厚为8.5mm。

    国庆节期间,患者发来了微信,目前自然妊娠已经有6周+,血HCG达180000mIU/mL因为有先兆流产征象进行保胎中。

    关于这个孕妇需要关注的问题:高龄经产妇,合并重度宫腔粘连,早期流产以及孕晚期容易出现胎盘粘连、胎盘植入,产后大出血的产科并发症,整个孕期需要我们妇产科医生紧密监护。

    而重度宫腔粘连,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来说,是一个大难题,如何判断粘连、手术分离粘连、术后促进内膜修复、以及粘连形成原因等,一直困惑着许多生殖外科医生,如何解决这部分患者的生育问题是一个急迫解决的难点。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