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典型抗磷脂抗体阳性?”——看复发性流产患者如何做到治疗后一次好孕

连若纯医生 发布于2025-02-21 14:31 阅读量1391

本文由连若纯原创





悉心调理,漫长备孕

好不容易怀上小宝宝

结果不小心流产了

遭遇流产怎么办?

据了解,自然流产是妇产科最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5%~25%。而复发性流产是指连续发生≥2次自然流产者,发生率为5%左右,且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再发流产的风险也明显增加,尤其是发生3次及以上流产的女性,其流产的再发风险可达40%以上。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十分复杂,已知的病因主要包括:染色体或基因异常、解剖结构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栓前状态、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男方因素以及环境心理因素等。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复发性流产重要的母体病因。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产生的自身抗体、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攻击自身正常细胞和组织,导致组织器官损伤及其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案例分享



1



基本情况

患者刘女士,36岁,因2次稽留流产来到我院免疫科就诊咨询。

 

因反复流产行相关病因筛查,检查发现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复合物IgM抗体62.25U/ml,血小板聚集率升高,且多次复查仍异常;移植前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干预治疗,移植胚胎后成功妊娠。

 

妊娠后复查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复合物抗体仍为阳性,继续予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期间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及肝功、血常规,宝宝稳稳“住在”刘女士肚子里。



2



治疗过程分析


上文提到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产科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诊断:至少具有1项病理妊娠的临床标准和1项实验室标准。

 

其中病理妊娠是指:

①在孕10周及以后发生1次或1次以上不能解释的胎死宫内,超声或外观检查未发现形态学结构异常;


②在孕34周之前因子痫或重度子痫前期或严重的胎盘功能不全(包括胎心监护提示胎儿低氧血症、脐动脉多普勒检测发现舒张末期血流缺失、羊水过少、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以上)所致1次或1次以上的胎儿形态学结构未见异常的早产;


③在孕10 周以前发生连续3 次或3 次以上不能解释的自发性流产。必须排除遗传(无夫妻及胚胎染色体异常证据)、解剖结构和内分泌等因素异常。

 

实验室标准是指:

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L)、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和(或)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nti-β2 glycoproteinⅠantibody,anti-β2GPⅠAb)至少发现2次检测阳性,检测时间间隔至少12周。


对三种抗磷脂抗体的检测要求包括aCL-IgM/IgG(中、高水平)阳性,LA阳性和β2GPⅠ-IgM/IgG(中高水平)阳性。


对于刘女士其实并未完全达到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但对于达不到标准诊断的非典型抗磷脂综合征也需同样引起重视。



3



好孕总结


随着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被研究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对抗磷脂抗体的认识。许多新型的抗磷脂抗体已被证实可存在于抗磷脂综合征患者中,且这些新型抗磷脂抗体与患者血栓事件或病理妊娠等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亦被称为标准外抗磷脂抗体。

 

目前已知的新型抗磷脂抗体主要包括aCL-IgA型、抗β2GPI抗体IgA型、抗磷脂酰丝氨酸-抗凝血酶原(PS/PT)复合物抗体、抗β2GPI结构域I抗体、抗波形蛋白抗体、抗膜联蛋白抗体(主要为A5)等。对于临床高度怀疑抗磷脂综合征,但LAC、aCL、抗β2GPI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时,可考虑检测新型抗磷脂抗体以协助诊断。

 

根据目前抗磷脂综合征诊疗规范,若患者典型抗磷脂抗体检测均为阴性,但新型抗磷脂抗体检测阳性,患者血栓事件和病理妊娠再发风险亦显著升高,应按照确诊抗磷脂综合征进行管理与治疗。



对于非典型抗磷脂综合征,建议根据个体化风险( 如aPLs 谱、伴有SLE、既往活产、妊娠丢失或血栓形成等),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或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


刘女士有2次自然流产的病史,多次非典型抗磷脂抗体检测阳性,且其他凝血指标也提示高凝状态,故移植前及妊娠后都给予低剂量阿司匹林和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治疗,最终获得了良好的妊娠结局。




专家介绍




陈思敏医生

个人简介: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中医妇科方向,师从四川省名中医魏绍斌教授。


业务领域: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反复胚胎种植失败、复发性流产等疾病。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殖免疫相关病症。


学术成果:

发表及合作发表期刊论文3篇,参与研究省级科研课题1项。




-END-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