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便秘

唐淑芳医生 发布于2019-08-15 11:42 阅读量6295

本文由唐淑芳原创

今天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小儿便秘药物的选择与预防。

我们正常人每日排便1-2次或1-2日排便一次,而便秘患者每周排便少于三次,并且排便费力,粪质硬结、量少。众所周知,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便秘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因为粪便在结肠内停留时间太久,会因水分含量降低而变干变硬,以致不易排出。

一般来讲,一个小儿如果3天以上才排一次硬便,且伴排便困难,无规律,或虽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可考虑为便秘。小儿便秘可分为功能型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便秘常常伴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呕吐、周身不适。长期便秘可继发肛裂、痔疮或直肠脱垂。

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主要应以调护为主。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使饮食多样化,要多吃蔬菜水果,如果孩子平时讨厌吃蔬菜、水果,可以让其多喝水,多吃木耳、杏鲍菇、燕麦、果干等食物,以增加其纤维质的摄入,从而促进其排便。

其次,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因为运动可增加肠蠕动。

再次,要让孩子养成一个按时排便的习惯。规律性如厕习惯是治疗便秘的重要部分。无论有无大便,餐后应有充足的如厕时间,这样有利于儿童保持排便频率的记忆。

最后,心理治疗对小儿便秘的改善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儿粪便干燥可引起肛裂或腹痛,曾有疼痛性排便经历的小儿可因恐惧排便而拒绝排便。心理治疗对便秘患儿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应营造体贴照顾的良好环境,解除其心理障碍,消除患儿的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鼓励孩子按时排便。

对于经过调护仍然存在便秘现象的儿童来说,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儿童的便秘用药一定要谨慎,要避免长期应用或滥用刺激性泻剂。

治疗便秘的药物有很多,常见的有:

开塞露 开塞露是高渗性泻药,不被肠壁吸收,在肠道内呈高渗状态,自肠道“吸收”水分,软化粪块。虽然开塞露注入小儿肛门后可以刺激肠壁引起排便,但一般不建议给小儿用此药,一方面避免药物依赖,另一方面避免对小儿肠壁的刺激作用。开塞露只能在急用的情况下遵医嘱使用。

乳果糖  乳果糖是人工合成的双糖,具有双糖的渗透活性,可使水电解质保留在肠腔内而产生高渗作用,起到湿润大便作用。同时,它可被结肠内细菌分解为小分子有机酸,从而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内毒素的吸收和蓄积,促进大便排出。但剂量过大可致腹泻,注意使用剂量。那么,小儿便秘应该怎么用药呢?

益生菌制剂  比如:枯草杆菌二连活菌颗粒(妈咪爱)或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培菲康)等。

双歧杆菌可降低肠道pH值,刺激肠蠕动,改善粪便性状,从而有通便作用。因此,可使用含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粪球菌的药物1-2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两种药物都属于活菌制剂,在服用时,应使用40℃以下的温水服用;若是同时服用抗菌药物,则应与抗菌药物间隔2小时以上服用。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