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豆是一名3岁小男孩,上幼儿园小班,幼儿园老师却发现他上课经常发呆,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老师讲什么他好像听不懂,有时候反复讲了好几次也还是听不懂,跟小朋友之间交往也有困难,有时候理解不了一些游戏规则,无法融入小朋友之间的游戏,导致影响小朋友的适应和社交能力,甚至出现不合群、自卑心理。
经仔细询问,豆豆的爸爸妈妈之前也怀疑豆豆是不是有点“笨笨的”,但觉得孩子爸爸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孩子可能是暂时发育得较慢,等等再观察看看。
其实像豆豆这种情况,如果家长发现儿童理解能力差,听不懂,在幼儿园学习跟不上,不能融入游戏等,要高度怀疑孩子是否存在智力落后,那么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可选择当地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的发育行为儿科、儿童康复科、儿童保健科等科室就诊,以免延误儿童。
在医学上,这种情况可能属于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也称为智力落后、或精神发育不全,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发育障碍。智力低下主要表现在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言语、注意、记忆、理解、洞察、抽象思维、想象等各方面能力,心理活动能力都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
一、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智力落后呢?
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类似发育落后的儿童或成人;
2.大脑因素:出生时有脑损伤、缺氧、窒息等;
3.其他因素。
二、精神发育迟滞的常见表现有哪些呢?
一般根据轻重程度分为4级: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1.轻度精神发育迟滞
患儿智商为50~69之间,约占MR的80%,早期不易被发现。在婴幼儿期可能有语言和运动功能发育较迟,其躯体和神经系统发育无明显异常迹象。在学龄期,即小学阶段,可发现孩子学习困难,成绩差等,语言发育虽稍落后,但社交用语尚可,个人生活尚能自理,可从事简单的劳动和技术性操作。但计算、读写、应用抽象思维有困难,缺乏灵活性和依赖别人。躯体方面一般不存在异常,平均寿命接近正常人。
2.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患儿智商为35~49之间,约占MR的12%,通常在3~5岁幼儿园阶段被发现。患儿早年各方面的发育均较普通儿童迟缓,尤其是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的迟缓,虽然可学会说话,但吐词不清,词汇与概念缺乏,言语简单,常词不达意,也缺乏抽象的概念,对周围环境的辨别能力、认识事物趋于表面与片段。患儿成年后,可在监护下从事简单刻板或机械的体力劳动,如搬运、整理工作等,成年后智力水平也仅仅相当于6~9岁的正常儿童。患者的躯体发育较差,多数可发现器质性疾病,一般可活至成年。
3.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患儿智商在20~34之间,约占MR的8%,较少见。患者常有躯体或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或伴有畸形,并出现癫痫、脑瘫等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儿在出生后不久即被发现有明显的精神和运动发育落后,语言发育水平低,发音含糊不清,有的甚至不能讲话。患者掌握的词汇量少,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对数字的概念模糊,不能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情感反应不协调,易冲动。患者成年后,可在照管从事极为简单的体力劳动。
4.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患儿智商在0~20之间,占MR的1%~2%,极少见。患者存在明显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和躯体畸形,智力水平极低,没有言语功能,大多数既不会讲话也听不懂别人的话,仅以尖叫、哭闹来表示需求,感知觉明显减退,不能辨别亲疏,毫无防御和自卫能力,不知躲避危险。日常生活全需他人照料。经特殊训练,患者仅可获得极其有限的自助能力。大多数患者因病或生存能力差而早年夭折。
四、发现精神发育迟滞,应该如何治疗呢?
因为本病的病因复杂,至今尚有不少病因未明,治疗有一定的困难。
治疗的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查明原因,早期干预。
在婴幼儿期,治疗的方法和内容以及重点是:
1.尽可能针对病因治疗,及早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减少脑功能损伤,使已损伤的脑功能得到代偿。
2.加强家庭早期教育,通过户外大运动、做手工拼积木等精细动作、讲故事语言能力培养等多方面训练尽力改善提高儿童认知水平。
3.积极采取一对一教育,加强教育手段干预及辅导。
4.采用专业康复医学干预手段。
在年长儿,教育、训练和照管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轻度智力低下,可以接受教育,随班就读;
中度智力低下,一般可以采取专业康复训练,结合特殊教育,可在特殊学校就读;
重度和极重度智力低下,以家庭养护为主,并辅以药物和饮食治疗。一般无法独立上学。